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保护和利用彝族文化资源推动试验区旅游经济发展(二)
保护和利用彝族文化资源 推动试验区旅游经济发展(二)
作者:禄绍康 黄文荣  发布日期:2012/7/30 阅读次数:
  [上接2012年第5期]
  毕节的彝族文化氛围浓郁、底蕴深厚、保护价值高、利用潜力大。对彝族文化要实行保护与利用并重,抢救和传承并举,挖掘和整理并行。要把彝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保护于利用之中,在保护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保护与利用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典籍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典籍作用。要投入资金建造恒温室,切实把万卷典籍保护起来。目前市民宗委和相关县(区)民宗局,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展开对全市万部彝文典籍的登记、收藏、整理工作,历时50余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先后收集登记了3500余部,并进行了分类 。但因没有专门的书库,收集到的书藉都是放置在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楼上一个简陋的房间里,门窗的密封性很差,将书一本压一本地扎堆放置在几个铁皮柜里。没有温湿度监测仪,也没有空调设备,这些珍贵的典籍完全处于自然条件之下,处于一种裸存放的状态,大多数已逐渐发黄变脆、甚至霉烂。这些典籍是我们国家的无价之宝,要立即采取措施,切实加以妥善保护。这一工作市委主要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已有明确的意见和态度,现在的问题是在于抓好落实。
  要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把散存于民间的典籍收集起来保存和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彝文典籍缮写本1万余部(册),除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已征集收藏了3000余部(册)之外,散存民间的尚有7000余部(册),占已掌握典籍的多数,且价值高、作用大、意义重。
  组织力量,加大翻译力度,力求将这万卷典籍基本翻译整理出书。典籍是无价之宝,但是,在未翻译整理出书之时,人们既不能理解也不会利用,这些书体现不出其价值和作用,准确地讲就是一堆死书和无用的书。一旦翻译出来,人们能理解并能掌握利用,这些书就变成了宝贝,甚至是无价之宝。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搞好规划,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们的作用,采取“三定”方针,如期完成任务。
  务必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引进专家学者将彝文典籍整理成白话文。彝文典籍有其时代性、区域性及局限性,如果将彝文直译为汉字,不论是音译或意译,不懂彝文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我们曾经整理翻译出版了百余部典籍,但外部得到这些书的人很少,就是得到这些书了,读起来很困难,不便理解和掌握。因此,只有把彝文本的典籍整理成白话文的汉文本,形成通俗易懂的读物,方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才能激发起广大读者(爱好者)的兴趣,引来大家的共同关注和研究。典籍要向社会推荐,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典籍的关心和兴趣。
  二是要挖掘彝族原生态歌舞,展示毕节彝族文化风采。要合理规划,有针对性地建设几个歌场。历史上彝族的歌舞,除了在节日庆典和婚丧活动中歌舞外,大多都是规范地在专门设定的歌场里进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歌场逐渐被取消。歌场是一个宣传文化的阵地,希望能在彝族人口集聚的地区建一个或几个有档次的综合歌场,供人们的娱乐活动。
  充分发动,精心组织,在全市对彝族原生态歌舞开展一次或多次调演活动,切实把彝族原生态歌舞挖掘出来。组织力量对已收集到的彝族原生态歌舞进行整理包装提炼,拔高挡次和质量,编成书或碟,推向社会。
  充分发挥各艺术团队(文工队)的作用,切实深入基层采风编排,大力宣传原生态歌舞,将彝族原生态歌舞推出贵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使全国、全世界都认识毕节、认识贵州。
  三是要进一步收集彝族民间故事,再度整理,提高利用率。将已收集整理出过书的故事(集)再行整理修订再版,在艺术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继续收集民间故事,认真归纳编辑,整理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加以宣传。组织专家学者对已收集整理出来的故事作品再度整理、创作和提炼,形成作品推向社会。
  四是要充分利用彝族文化资源,加强地方旅游开发。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型,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已被各地纳入重要建设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对孪生姐妹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彝族文化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要围绕毕节的“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主调,抓住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特点,结合“中华文化游”的主题,充分发挥毕节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打造上档次、有影响的演艺产品,塑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旅游景区新形象。
  要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布(毕)摩文化园。布摩是彝族文化的尊师、继承者、传承人。布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它代表和体现着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云南楚雄建造成了一个太阳历广场,反映彝族先民的历法文化,带动了当地旅游的火爆。之后,云南省又投资上亿资金在昭通建造了一个“六祖”广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拉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商机。我们所说的布摩文化园,将涉及彝族历史文化的全部,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彝族历史博物馆,再增加“试验区”的内容,怎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怎不引起人们的向往?我们坚信,布摩文化园的建设定然会给毕节乃至贵州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和商机。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的古建筑(含现在恢复的五古建设)资源和彝区自然风光,着力打造旅游景区景点,做大做强毕节的旅游产业。凭借已有的古建筑:大屯土司庄园、奢香墓、奢香博物馆、宣慰府、可乐遗址、牛棚土目庄园、盐仓向天坟、黔西九重堂等;五古建设中的重点景区:毕节古镇、大方慕俄格古城、织金县古城、官寨古镇、赫章夜郎古城、威宁乌撒古城等;彝区自然风光:阿西里西大草原、织金洞、百里杜鹃、韭菜坪、天上石林、百草坪、马摆大山、草海、支嘎阿鲁湖、油杉河、百年古树林、九洞天等资源优势,打造彝区乡村旅游。彝族村寨民风淳朴,文化特色鲜明,文化潜质好。全市彝族2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有701个,33227户,人口136740人,是打造彝族文化基础较好的地方,同时又是打造彝族文化必不可少的地方,彝族人民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就蕴藏在这些自然村寨,通过这些自然村寨对散杂居的地方进行文化传播;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方,因此,要尽快对这些自然村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研究自然村寨的文化特点、民俗风情状况,进行特色村寨建设,尽量拓展与旅游业发展的途径和空间。
  将彝族歌舞文化融入现有的旅游景区景点和宾馆酒店之中,增加景区景点和宾馆酒店的文化氛围、民俗氛围,提升旅游景点景区品位。
  五是要精心架构彝区旅游线路,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活力。毕节是贵州西线旅游、重庆和四川南线旅游、云南东线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搞好区内旅游线路规划非常重要。要精心构筑七星关区—普宜—大屯—三官寨—赤水河线路;七星关区—大方—百里杜鹃—黔西—六广河、索风营大峡谷线路;七星关区—洪家渡—织金洞—清镇线路;七星关区—赫章—韭菜坪—六盘水线路;七星关区—镇雄—赫章—可乐线路;七星关区—赫章—韭菜坪—天上石林、风力发电景点—可乐—板底—百草坪、风力发电景点—艾家坪—六盘水线路;七星关区—草海—西梁山—马摆大山—可渡河线路;七星关区—威宁—雪山—麻窝山—石门坎—昭通线路。这些线路基本上涵盖了水西、水东、乌撒、乌蒙地盘,是整个水西文化和乌蒙文化所辐射的领域,通过打造彝族文化来有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禄绍康系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主任、毕节市彝学研究会会长;黄文荣系毕节市彝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