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园地 >>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作者:  发布日期:2012/4/28 阅读次数:
  一、毕节市茶叶生产历史
  我市产茶历史悠久,据《贵州通志》、《大方县志》等资料记载,勤劳的乌蒙山区人民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凭借着从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创制出不少享有盛誉的名茶珍品。产于大方县竹园乡海马宫村的海马宫竹叶青茶曾为明代贡品,收录于《中国茶经》;产于金沙县清池镇的清池茶、七星关区亮岩镇的太极茶、纳雍县水东乡的姑箐茶均在清朝时期作为贡茶上贡。金沙县石场乡、箐门乡和纳雍县水东乡姑箐村还有保存完好的上千年野生古茶树群。
  二、毕节市茶产业发展成果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65.88万亩,是2007年的8.31倍。其中,无性系茶园、无公害认证茶园、有机认证茶园从无到有,已分别达到46.28万亩、4.15万亩、1.86万亩,已建立了一条6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和17个万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园。
  2、茶产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市现有投产茶园面积16.8万亩,年产茶叶2012吨(其中名优茶产量401.5吨),总产值3.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1.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89倍、2.33倍、6.14倍。
  3、茶叶企业迅速增长。全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6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5个,分别是2007年的1.97倍、18.33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含省级龙头企业6个),是2007年的5倍。
  4、品牌建设有所突破。2007年以来,全市已培育贵州省著名商标5个,茶叶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银奖,纳雍县、金沙县分别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贡茶之乡”。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十大民生工程”,要求各县(自治县、区)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创造条件扶持茶产业发展;市直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指导,确保茶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二是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亿余元用于扶持茶园基地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增加信贷投资、鼓励社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0亿余元,有效解决了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限制。
  三是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或培育,做到每一个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均要引进或培育一个以上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撑,并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茶产业发展。
  四是采取邀请专家现场培训与指导、推进科技人员联系帮扶、选派生产骨干外出深造、编撰茶叶实用技术手册等方式,切实加大茶叶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有力地提高了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五是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狠抓旅游观光茶园建设,全面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六是狠抓茶叶产品质量认证与监管,既充分发挥我市适宜生产无公害及有机茶的自然优势,又保障茶叶产品质量,确保了消费者放心消费。
  七是认真组织茶叶企业选送产品参加茶博会、名茶评比,并组织乌撒茶艺表演队进行现场表演,在让广大消费者全面了解我市茶叶产品和民族风情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茶叶产品的知名度。
  八是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小结、每季一督查和组建督检组深入实地进行现场督促与考核,确保了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茶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重点抓好24个标准化高山生态茶示范基地(专业乡镇)、100个茶叶专业村和纳雍县化作—董地—维新—姑开—羊场茶叶产业带,金沙清池—马路—高坪核桃、茶叶产业示范带,黔西林泉—城关—谷里—钟山—素朴蔬菜、茶叶、经果林产业示范带建设,并注重以短养长,确保基地建得好、稳得住、见效益。
  三是切实强化纳雍县和金沙县茶叶科技示范园、毕节市周驿现代茶叶生态观光园及金沙县城关镇、黔西县谷里镇、纳雍县化作乡现代茶产业示范区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做好茶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
  四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逐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档案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低档原料利用、新产品开发、精深加工技术引进,注重茶叶冷藏设施建设,在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就业创收机会。
  五是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名茶评比与宣传推介活动,狠抓茶叶销售网络与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我市茶叶生产能够与市场有效衔接。
  六是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好我市保存完好的野生古茶树群资源、奢香茶文化、乌撒烤茶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大政府打造“乌蒙”公用品牌力度,充分发挥毕节市茶产业协会的协调作用,确保茶产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供稿/聂宗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