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推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试验区人才高地——毕节试验区人才资源开发展望
推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构建试验区人才高地
——毕节试验区人才资源开发展望
作者:刘 智  发布日期:2011/1/7 阅读次数:
  1988年6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在试验区工作逐步展开后,能否有效地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将从根本上制约试验区工作的进程。因此,加强智力开发,注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关心,为试验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最新的人才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区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起点上步入快车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才工作要主动适应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之路,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我区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毕节试验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贵州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工作方针,围绕《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到2020提做强“五大经济”、实现“五个转变”、达到“五个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定位,以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着眼于人才总量增长和人才结构改善,切实加强“七支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为推动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和乡科级干部为重点,重视加强党政机关少数民族人才、妇女人才和党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直接选拔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充实党政人才队伍,拓宽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渠道,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区党政人才大专以 上学历干部达到100%,并培养一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党政领导干部。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做好职称改革,切实抓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到2015年全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达到12万人;到2020年达到14万人,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高职称人才到2020年达到700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才达到100人以上;加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群体建设,组建1000名以国贴专家、省贴专家及行署特贴专家、省管专家、地管专家、突出贡献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为主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群体。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推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17”工程。通过建设一支100人以上的正高职称人才、1000人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骨干、7000人以上副高职称人才的专家群体为基础,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组织实施“两高”人才引进工程,即大力引进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才,以充实和提升试验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层次。
  (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试验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开发,努力造就一批懂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农业经济和新兴产业开发的具有企业发展战略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重视抓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做好骨干企业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努力扩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总量,提高综合素质,解决试验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问题。
  (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试验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各类技能人才,扎实抓好城乡技能人才开发。到2015年城乡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200人;到2020年达到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万人。要整合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强化地区统筹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职业技术水平的评价标准和市场就业通行证。
  (七)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型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推进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政府统筹、各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的乡土人才开发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和农村乡土人才资格认证工作。到2020年,建设一支150万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具有较强创业能力、能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同时,要继续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档次。
  (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立足推进试验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快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在区内大中专院校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具有试验区特色的社会科学人才培训和评价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管理,推进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着力加快和加大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争取到2015年,形成试验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0年,建立起一支与试验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九)加强重点产业和区域性人才资源开发
  根据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化一基”建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和开展扶贫帮困、生态建设及实施“五个一百亿工程”的规划和布局,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促进人才资源在产业、区域、城乡间合理分布和优化。提高人才资源开发与内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对应度,推进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重大科技项目所需人才资源与科技的优化组合,发挥人才效应。
  (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围绕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试验区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是创新人才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注重在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培养和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活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十一)推进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措施。
  二是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措施。以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创业就业、到村任职为抓手,加快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选拔专业技术和技能突出的人才,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和资金扶持,到农村基层去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带领农村农民发展生产和经营。
  三是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探索和规范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作为参股,进行融资和创业贷款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措施。
  四是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政策措施,逐步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
  五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措施,以更加务实优惠的条件,更加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职称以上人才和特殊紧缺人才。
  六是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措施,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我区人才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以及政府支持人才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平等参与。
  七是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障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
  八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的政策措施,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工作的力度,在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素质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专家和科技领域领军人才。(作者单位: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