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关于毕节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毕节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李 虹  发布日期:2010/10/12 阅读次数:

  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属于自身风貌和个性特征的文化资源。其本身就是维系一个地区内在动力和鲜明个性品质的精神支柱。换言之,维系和弘扬一个地区本身独有的文化资源,不仅是提升这个地区内在凝聚力、创造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增强本土文化的传播力的需要,而且是提升区域品位,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毕节试验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和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难度大。但毕节试验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这些在历史淘洗和文明冲击下,仍保留着浓郁地域韵味和文化遗存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地理表征、情感纽带及一种历史记忆,而且是地域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是地域文化个性之所在,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依托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着力创新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方式和途径,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是毕节试验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是毕节试验区的财富、优势、后劲和潜力。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批判“文化工业”中获得的。因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质的规定性的把握,从不同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定义的难度。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行业分类指标体系的差异,国际社会存在着对文化产业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给出了诸多不同的文化产业定义。我国学术界早期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章中往往直接引用西方文化产业或大众文化的概念,并没有对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范畴进行准确的界定。迄今为止,对什么是文化产业,我国还未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认为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作为商品进行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产业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即认为文化产业是使文化性因素与经济性因素既保持各自的特殊性又把二者合为一体的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与相关产业分类》,第一次提出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关于文化产业的国家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并将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进行分类,划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事业紧密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互相渗透的趋势。具有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一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同时,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反而会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二是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就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进入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强。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四是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文化产业是艺术加技术的产业,其投入主要是智力和科技。文化产品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就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另外,文化产业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发,而成果可以多次转化的特点。一个故事、一个剧本、一本小说 ,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获取价值;而且还可以作为要素投入到其他产业里,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价值元素,既提高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使文化产业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例如美国的迪斯尼游乐业就是在开发卡通电影《米老鼠和唐老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不仅增加了原创产品的价值,而且还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文化附加值。五是具有“反经济周期性规律”,逆势上扬的特点。“经济寒流,文化取暖”,在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能够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国际市场上的“口红效应”,80年代日本动画王国的崛起,90年代“韩流”的风靡,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带领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并能够促进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财富创造和增长形态正进一步凸现。
  对于毕节试验区的经济发展而言,文化产业的积极意义不只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概念,也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而在于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以及在更广泛领域的系统性创新。不容置疑,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工业化,而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它最终能否与发达地区平衡发展。在发达地区仍然保持发展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要赶上发达地区,必须以快于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发展,必须建立起具有增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产业结构。因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模式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具有后来居上的特征,主导产业应该选择能直接应用最新科学技术,与其自身的优势资源相结合,瞄准高附加值、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如果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只是简单地复制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从发达地区迁入技术过时或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欠发达地区就会永远处于技术、产业落后的境地,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那种产业梯度推进、技术梯度转移的发展思路,将使欠发达地区超越发达地区更加困难。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毕节试验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运作成功的文化产业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投资者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这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已不乏先例。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告诉我们,文化产业是世界各国、我国各地起步时间都不太长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毕节试验区还没有被甩得太远。只要依托独特的比较优势,加大发展力度,文化产业应是毕节试验区融入国际发展潮流的有效途径。[未完待续](作者单位:毕节地区社科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