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黔西北民居的文化元素
黔西北民居的文化元素
作者:政协毕节地区工委  叶章龙  发布日期:2010/5/12 阅读次数:
  [上接2009年第12期]后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创造了“斗拱”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斗拱”又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一种主要特征。凡是古代的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以及“大式”的楼台亭阁等都使用了斗拱。由于重要建筑都使用斗拱的缘故,至少在宋代以前就已形成了斗拱的“材”和尺度“模数”,分等级大小来决定建筑物全部构件尺寸的制度。在宋代《营造法式》中,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规定。清朝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也同样以“斗口”的尺度来决定建筑物的所有构件尺度的比例,每个时代的斗拱形制正是鉴别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斗拱在建筑物上由粗壮发展为纤细,由功能性发展为装饰性。唐代斗拱已达到了成熟阶段,已有补间铺作,大多只有一朵,比柱头铺作简单。唐代建筑出檐深远,斗拱雄大疏朗,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宋代补间铺作多,形制趋于复杂,与柱头铺作基本相同,斗拱尺度变小,反映了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的加强。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更为退化,装饰性几乎已成了斗拱的唯一功能。
  屋顶的形制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又一重要元素。大屋顶,有硬山式、歇山式、悬山式、庑殿式、卷棚式、攒尖式等。而这些制式又常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体现出一种文化特质和审美理念。屋顶有屋脊、翼角。正脊两端有脊饰,称“鸱吻”或“鸱尾”。脊饰汉代用凤凰纹样,南北朝至隋唐用鸱尾,其形状为张口吞脊,尾朝脊中卷曲。至宋元时期又卷曲似鱼尾,背上还加上剑柄形状。明清时期则尾向外卷曲似龙形。所以一般又称为“吻兽”或“龙吻”,因此样式的脊饰有“镇宅”之意。翼角是屋顶起翘的转角,其形式很像鸟翼,故称“翼角”。在屋顶转角处,为承托两个方向的屋面,使用了一条45°角方向的角梁,角梁比椽子粗大,为了使接近角梁的椽子与角梁上皮取平,就在靠近角梁的椽子下使用长三角形的垫木把椽子逐渐抬高,屋檐的轮廓线也就向上翘起,即为“起翘”。通常为使矩形更加完美,角部又向外伸出,称为“出翘”。角翘的起源与拱的发展有关。唐代以前斗拱很大,出跳深远,角梁处仍使用不太粗的构件,通常也就没有起翘。唐代建筑仍以无翘为主,但也有起翘的做法。宋代以后斗拱出跳渐短,椽子负荷加大、转角处重檐特大,45°角椽子普遍演化为粗大的角梁,起翘随之普及,还有屋脊的装饰图形也是被居所重视的内容之一。高楼大厦的兴建是由统治阶级首先发端的,其建筑理念、审美意向深刻地影响到民间。中国近代风俗史家张亮采曾在其著述中说:“观桀殚民财,造琼宫瑶台,纣实财鹿台,为琼室玉间,作沙邱宛台,为游宴之所,足见一斑矣。盖君主之建设,民间常受其影响,以渐为风气。故即其时君主宫室之美,可知民间宫室之不甚相远也。”(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团结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4页。)但由于其制式规定的约束,民居只能在其规制下变通营造。如清朝时,规定民居木柱柱身直径与柱高之比率不小于五分之一。在规定内,民居在能彰显屋宇气势和居家理念的主屋脊装饰图形上大做文章。一般常用的图形都不仅有装饰效果,还要有某种寓意,如一个简单的宝葫芦表示“福禄”,用绸带捆着一叠书的图形表示“书香门第”,一只花瓶插着梅、兰、荷、菊四种花表示“四季平安”,一支竹子表示“祝报平安”。有的在屋脊上用缠枝连理图案直接配上“福”、“禄”、“寿”、“禧”等字样。在屋脊中央配出的图案不外表现一些吉祥如意、四季发财、喜庆平安之类的意思。屋脊图案装饰,是黔西北民居的重要特征。
  此外,传统建筑文化中,特别是民居的文化中,色彩的点缀也是十分讲究的,由于受建筑材料的色彩取得所限,屋上的瓦只能是青灰色的,墙壁用石灰涂刷,门窗用土红配青黛涂刷,这几种色调口讳而称白为“粉”,称青灰色的瓦为“黛”。我们今天见到的新建黔西北民居,在建造装饰色调上采用白色的墙,规整地涂上黑色的梁、柱图案于山墙上,恰恰就是中华文化所忌的白、黑搭配色彩,实际上要么就是“粉墙”。如果要装饰,用栗褐色最好,因为红是吉祥、喜庆的色彩,而栗褐色同时还有庄重而不张扬的色感。
  第三是地域文化的特点。自古以来,虽然东南西北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但也不是一眼看上去竟然看不出其特色来,大地域之间有区别,相邻地域也有区别。古代先民们生活在某一地域内,他们要根据地域内的环境、气候、产出来建造自己的居所,一个地域内的建造范式的形成要经过上千年,并且还在不断地有所变化,而每次的变化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能在一定的法则下进行。例如,古代的西南居民和西北民居大体相似,而也有其区别,在瓦的两端西北的瓦有勾头互相衔接,而西南地区的瓦两端没有勾头衔接,它是直接铺于屋顶上和檐椽上的。我们今天建造的“黔西北民居”和“黔北民居”应该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拙见认为,黔北和黔西北由于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形成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不同,比起黔西北来,黔北地理、气候条件要好得多。仅从气候条件来说,黔北的大多数地域比黔西北热,而冬天又比黔西北暖和得多。从建筑材料的采取来说,由于黔北树木生长快,可采材料也比黔西北多。凭这两点,就是区别的依据。如果说要找出一个范式来,无论黔北还是黔西北,现存的百年老屋,在城镇、在农村也不乏其例。今天的黔西北民居建造,散布于黔西北大地的那些古屋样式最可取的,可以取其精华,加以稍作改造,便是现代的黔西北民居范式了。
  第四是黔西北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黔西北这片土地上聚居着汉、彝、苗、回、白、仡佬、布依等30多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在黔西北大地上居住的时间不一,有的是土著民族,有的迁徙到此很晚,各民族迁徙到黔西北后,他们既要适应生存环境,融入地方风土人情,又保存了部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然而,在保留民族风俗时,住房习惯却只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在一个民族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将自己融入另一个陌生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虽然住房必须入乡随俗,就地取材,房舍的建筑不得不适应环境,但为了标志出自己的民族特质来,各民族在建筑民居时,都喜好在一些显眼的房屋构件上绘制一些符号式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的绘制是黔西北民居的一个亮点,应当大力支持和鼓励、帮助各民族达成自己的意愿。比如为了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造新居时不要忘了在适当的位置钉一块小木板或做一个鸟房,给燕子做窝和小鸟栖息。这是一个农耕民族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与大自然亲切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富有人情味。黔西北民居在现存的样式中,堂屋门前屋檐伸得较长,形成了一个凉棚,屋檐下的木板壁上都要设一块小木板供燕子做窝用,而堂屋门前的这一长屋檐覆盖的地方就叫做“燕窝”,这是一个深蕴诗情画意的名称。彝族是一个崇尚龙虎的民族,在房舍建造中,他们喜欢在房舍上打上虎的符号图形,以示自己的族别。苗族与牛,特别是水牛的情感已是从古代延续到现在,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牛,喜欢在屋脊上做一个水牛头图形,这也是一个农耕民族的象征。回族的住房本来应当是有其独特风格的,这个民族的适应能力很强,但他们不因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要能保留的他们都尽量保留。在建造屋舍时,他们虽然也使用的是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的建造样式,但在图案装饰上却表现出其强烈的民族气息,注入了许多民族文化元素,在屋脊上或显眼的地方设置月星图形,门窗画上清真图案,屋前采用廊柱形式等,一看便知是回族人家。无论如何,在黔西北民居建设中,应当尽量彰显民族文化元素,构成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画面。
  最后是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入。现代文化是在以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背景和前提而谈的。这里所说的现代文化所体现在黔西北民居的建造中,随处可见,但是最应当注意的是现代文化元素是以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载体附着于前四种文化元素之中,而不能以现代掩盖或替代前四种文化元素,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所谓现代文化元素,是在已有的文化元素中体现出现代意识来。由于木料已不像以前一样得来容易,由于新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以及瓷材料的大量使用,现在的建筑显得更容易造型。而用现代的新材料仿古,本身就是极大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又从古代建筑的现代化进程来看,比如唐代的建筑风格已在各方面有了定格、制式、样本,到了宋代又变革了某个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历代一直改变和发展着,但在基本的文化风格上没有改变,只是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审美观念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具体谈到黔西北民居的现代文化元素,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来没有电,人们都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作为一种理想追求,而到如今已不是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时代,现在已达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而且网络工程楼上有电视天线,大多数的农村已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沼气,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接着就是生产的机械化,有许多农户已把卫生间设置在室内,这些现代文化元素在不经意中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社会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的基础上,现代文化元素已不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忘记过去,把自己改变得没有自己的特色,现代文化的融入对于改变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冲击力,它对于生态的、传统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元素甚而有着破坏和淹没的作用。但是农村民居不可能置现代文化于门外,如果没有现代文化元素的正确融入,那么就失去了生命力。当广大农村一步步进入现代化的时候,过去几千年已经产生的不变的东西有许多还在进行着,比如一个农耕民族在进入现代化的时候,传统的爱护燕子的意识被遗忘了。燕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延续自古以来的习性,年年代代一代传一代地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来帮人们捉害虫。而人们也在已往的几千年岁月里都一直给它留一寸栖息繁衍之所,可今天生活富足了,却没有再一如既往地给燕子留下一寸住所,但燕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守信而来。因此,在建造黔西北民居的时候,我们要恰当地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同时要继承优良的其它文化元素,正确、准确处理好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由于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浩大工程在古老的黔西北大地勃然兴起,在三五年内,这片古老而多情的土地将以一种崭新的、欣欣向荣的气派展现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在贵州高原上。而我们希望的新气派应该是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元素紧密地、恰当地、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黔西北独有的民居形式和新农村气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