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人事工作谱新篇改革发展铸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地区人事工作回顾与展望
人事工作谱新篇 改革发展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地区人事工作回顾与展望
作者:毕节地区人事局  刘 智  发布日期:2009/12/12 阅读次数:
  [上接2009年第9期]
  二、建国60年来,我区人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据《毕节地区人事志》记载,1951年,全区各级各类干部仅2193人,到2008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发展到105093人 ,是1951年47.92倍,是1988年65654人的1.61倍。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方针,进一步加大了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结构,到2008年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本科学历干部21779人,占干部总数的20.72%,大学专科学历干部50108人,占干部总数的47.68%;45岁以下干部81240人,占干部总数的77.30%。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到2008年达到8万人,是解放初期454人的176.2倍,是1988年3.5万人的2.28倍。初步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公务员法顺利实施,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区认真推行公务员制度,1996年至1997年,全区共有14552人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党的机关工作者。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后,我区按照省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积极开展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到2008年,基本完成了全区700余个单位、100500余名公务员登记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我区就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的工作机制。自2002年全区开展统一招考公务员工作以来,已有2336名年轻优秀人才通过公开考录进入了公务员队伍,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公务员结构。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从1951年至1959年,国家分配分到毕节地区的理、工、医、农大中专毕业生454人。1980年,我区按省的统一安排开展职称评定工作,职称评定工作逐步由自然科学领域扩大到社会科学领域。1986年,开始进行职称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92年转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逐步推进以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2000年以来,我区职称改革进一步深化,逐步由专业技术职务指标管理向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转变,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结构比例管理。到2008年底,全区共有专业技术人才8万多人。其中,高级职称3016人,中级职称2.5万人,初级职称近5万人。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初步形成以全区评选的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地管专家、行署特贴专家和推荐评审为省贴专家、国贴专家共280多名和3016名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为基础的高层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四)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1985年起,我区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各县成立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工作。从1999年起,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转由地区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目前,人事部门建档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和乡土人才证书的农村乡土人才4万多人。同时,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等为主的乡土人才培训和认证工作。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区已有10多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五)围绕开发特色产品需要,引进人才工作效益明显。
  1985年7月,中共毕节地委出台《毕节地区引进人才、智力试行办法》,当年底,外地联系要求到毕节工作的各类人才1700多人,办妥手续来毕节工作的168人。在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的当年,我区就制定颁发了《关于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该《规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全国各地有200多人来信联系参加试验区建设,到1997年,全区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引进近百名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组建毕节学院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我区采取更加务实的条件,为毕节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等事业单位引进近300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2名海归硕士,引进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到我区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
  (六)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健全,人才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以提高学历,提高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培训。从建国初期到1987年,全区共有9164名干部参加了区内外举办的有关学习和培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区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具有试验区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试验区成立20年来,全区共组织13.8万人(次)机关干部参加提高学历培训,举办公务员各类培训14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培训13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各类培训9万人(次)。
  (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2002年起,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试点探路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聘用制为突破口,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用人制度。目前,全区已有5982个单位、84079人签订了聘用合同,分别占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总数的99.7%和99.81%,全区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事业单位新增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749人。
  (八)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初步形成。
  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前,我区干部职工的工资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和要求,进行了三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一是1985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是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度。二是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国家机关公务员实行以职务、级别工资为主要内容的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根据不同类型实行不同工资管理。三是2006年,通过改革,对列入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实行职级工资制,对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同时,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了艰苦边远津贴和调整,此项工作惠及105389人。
  (九)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表彰,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补助。
  建国初期,政府人事部门就重视对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1959年8月,全区奖励模范工作者536名。最大规模的一次表彰奖励活动是1985年,行署召开全区知识分子表彰大会,表彰500名优秀知识分子,并给在毕节地区工作20年以上的11365名知识分子颁发荣誉证书。试验区成立以来,相继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行署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地管专家等一系列评选 、表彰、奖励和补助的政策规定。随着人才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激发了各类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的积极性。
  (十)用政策引导人才流向基层和农村建功立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1956年、1957年省人事局在制发的《关于控制调动的通知》和《补充通知》规定,支持和鼓励干部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试验区成立的1988年,行署出台《关于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下基层、到企业的暂行规定》,当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下基层、到企业办实事的人数有373人。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到1999年,全区从地、县、区机关、事业单位调到乡镇工作的共计2280人。重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从2006年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来,截止2008年,共选派89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同时,选聘9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派61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并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指导工作,规范了大学生到基层的后续管理和服务。
  (十一)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其他各项人事工作。
  60年来,我区圆满完成了5466名军队转业干部、1358名随调家属安置任务。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奖惩任免和人事争议仲裁的工作机构,逐步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奖惩工作,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建立人事考试职能机构,认真做好各项人事考试工作。同时,加强人事系统行政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了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区人事工作与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同步。60年来,我区人事工作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折射出党和政府的英明伟大,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凝聚着全区人事工作者付出的智慧和心血。展望未来,全区人事工作者将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以百倍的信心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继续坚持深入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努力铸造我区人事工作新的辉煌。
  三、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工作科学发展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人事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以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抓好人才工作为重点,着力做好各项人事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把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服务就是促发展融入到整个人事工作中去,为毕节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持和更有力的人事服务。
  基于以上认识,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人事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为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要做强“五大经济”、实现“五个转变”、达到“五个目标”提供人事保障和服务来定位,以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加强各类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工作 ,努力促进人才总量增长和人才结构改善,实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人才终身学习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引进急需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来毕节创业和服务;要进一步加快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加快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和延伸人事公共管理服务范围,为推进毕节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人事管理服务;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改革和完善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制度,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分配制度;要加快构建服务平台,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规范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程度,推动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