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
作者:实习记者 刘小东  发布日期:2009/6/3 阅读次数:
人生如飞瀑
青年时期的杨榕(左)与好友合影
  心中有梦,就该为梦想而奋斗!漫漫人生路,可能会坎坷不平,勇敢地迈开双腿,迎接我们的将是坦途……
                                ——题 记
  认识84岁的杨榕老人是在4月7日,记者接到采访毕节教育家李仲群( 采访报道见2009年第3期)时。和杨榕老人聊了几天后,一位追求进步,经历过诸多风雨和坎坷,并一直和困难作斗争的老人形象定格在记者心中。
  反动当局禁读的书,杨榕却如痴如醉地迷恋上了,他总是想方设法地秘密阅读。
  1926年的大年初三,毕节城里一贫困杨姓人家添了个孩子,他就是杨榕。在那个动荡的黑暗年代,童年时代的杨榕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辛酸。1937年,杨榕40多岁的母亲病故。12岁的他便随50多岁的父亲在珠市街租赁湖南会馆的房屋开了一家小旅馆糊口。在离杨榕家住处不远的威宁街有一个“群益书店”(中共毕节地下党员邱在先、阮明伦等人及民主人士孙师武所开),杨榕经常和邻居、同是穷苦人家的伙伴徐正泉去书店玩。书店前的阅报栏张贴着《新华日报》,店内书架上陈列着《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等书籍。他们多次在这里购买抗战小画书和《希腊神话》等。
  1945年,杨榕发现徐正泉向隔壁的邻居胡士尧(胡参加过中共毕节地下党开展的抗日活动)借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杨榕一见这些书籍就如获至宝,并陆续从徐正泉那里借回家去秘密阅读。反动当局禁读的书,杨榕却如痴如醉地迷恋上了,他总是想方设法地秘密阅读。两年里,杨榕通过多种渠道借阅了《萍踪忆语》、《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苏联归来》、《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国解放区见闻录》等书籍。通过汲取这些进步书籍的营养,杨榕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暴统治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他年轻的血液里,开始接受一种朦胧的“民主自由”思想的洗礼。通过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著作后,杨榕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特别感兴趣。
  他觉得中国共产党是穷苦大众的救星,纵然千难万险也要找到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毕师音乐教师魏岩和在毕节一小任教的杨榕等带领学生上街游行,高唱《胜利进行曲》等歌曲。1946年3月,由魏岩提议成立了Sol Do(51)合唱团,51是《义勇军进行曲》主旋律,含有“起来、前进、革命”之意,也有“五一”之意。在公演《黄河大合唱》时,在《西黔日报》总编辑宋达兼的帮助下,该报社论位置登载了杨榕执笔的介绍演唱内容的文章;在演唱《黄河谣》、《黄河颂》、《黄河怨》、《保卫黄河》等歌曲时,合唱由魏岩指挥,杨榕担任每首歌曲演唱前的诗朗诵以及《黄河颂》的独唱。《河边对口曲》由尹瑞虞和杨榕对唱。此刻,杨榕已经逐渐融入到革命浪潮之中。
  1946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稍有放松,毕节城就新开了“文化教育用品合作社”和“新文书店”两家书店,书店里陈列有进步书报,其中最显眼的要数《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由于杨榕的好朋友徐正泉此时在“文化教育用品合作社”当店员,杨榕便能经常阅读上述报刊,通过如饥似渴的吞噬,杨榕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与国民党斗争的策略了然于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等的认知更具体和亲切了。杨榕不时冥思苦想,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远在北方,自己不可能跑那么远去寻找组织,于是他便梦想能够会晤贵州的中共地下党员。
  1947年8月,在兴仁县地方法院工作的刘应康(1949年11月2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写信告诉杨榕,他在该法院书记官胡创基处结识其堂弟胡丕基(又名胡博,安顺人,毕节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毕节),彼此志趣相投,观点相近。刘应康又说胡博被狗咬(隐喻被国民党反动派伤害)而吐血。当时杨榕在毕节城第三小学任教,又在弘毅私立中学教一个班英语,为了帮朋友分忧,杨榕便把领得的报酬约今600元电汇刘应康转交胡博治病。
  同年10月底,胡博长途步行来到毕节三小找到杨榕。胡在毕节期间,杨介绍他认识了龙借枝、尹瑞虞、徐正泉、李庭渊、秦心诚(秦天真之子)等人。并在秦心诚家遇到孙善述(孙师武之侄),这些热血青年大都有进步倾向。孙善述告诉杨榕、胡博等人,他准备去松桃县冷水乡找以前认识的腾九荣,并拿出腾九荣寄给他的信,指出腾“要约一些人在冷水乡学习”(其实是去那里发动革命)。孙善述问杨榕、胡博和秦心诚等人是否愿意同去,由于杨榕对中国共产党神往已久,他觉得中国共产党是穷苦大众的救星,纵然千难万险也要找到她,因此未经深思熟虑便答应前往。胡博也愿意一同前去。
  打算去松桃县冷水乡后,杨榕便向龙借枝、尹瑞虞、徐正泉、李庭渊等人筹了约今300元的路费。为了节约有限的路费,杨榕和胡博一直步行,走了5天到达遵义,胡博找到《遵义报》编辑刘虎(抚)文,刘支持了他们约今200元路费。在艰苦的路途中,胡博告诉杨榕:“我的信条是欲达目的,不择手段。”一直以来,胡从未告诉杨他是不是共产党员。杨榕对胡博信奉的“欲达目的,不择手段”心存芥蒂,认为这是国外法西斯杀人的黑信条。他就对胡博说:“我要向你提一个意见。”胡说:“你没有资格向我提意见!”就这样在不愉快中,两人又走了十几天,终于到了腾九荣家。他们的到来不仅使腾九荣大吃一惊,就连在毕节曾经邀约同去松桃县冷水乡、已先乘车到达的孙善述也大吃一惊。
  在腾家, 杨榕和胡博遭到冷遇。第二天,腾九荣对杨榕说: “ 过几天我就要去武汉! ” 暗下逐客令。无奈之下,杨、胡二人又去松桃师范向老同学刘宗道、刘怡桢借盘缠。腾九荣不放心也陪着杨、胡去松桃县城。途中, 腾九荣带着他们去当地一乡长家借宿,腾九荣聊起抗战时冯玉祥将军在陪都的事,胡博突然插了句:“毛泽东在延安……”弄得腾、杨大惊失色。刘宗道、刘怡桢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批评了杨、胡松桃之行的鲁莽,一再叮嘱杨榕以后做事要小心谨慎。
  回到毕节后,杨榕积极参加中共组织的进步团体,并成为51合唱团的骨干。凭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1950年3月,杨榕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斗争是讲策略的,千万不能再鲁莽了。
  1948年3月,经人介绍,杨榕和陈文鼎去赫章中学教书。4月某天,陈文鼎告诉杨榕:胡博来赫章了,杨榕找到胡博后,看见他仰卧在一家牛圈楼上,衣服脏污不堪、满身疥疮。面对狼狈不堪的胡博,杨榕不再计较过去的不愉快,好言安慰他:“斗争是讲策略的,千万不能再鲁莽了。”杨榕找到在赫章中学做饭的老校工借了半块滇洋(约今100元)接济胡。
  后来,胡博被捕,1948年11月12日,被从镇雄押解至毕节。杨榕知道,此时留在毕节很危险,脑中萌生伺机逃出毕节城的念头。有了这个念头,杨榕却不表现出什么,也不告诉任何人。
  1949年7月中旬某天,毕节私立弘毅中学举行散学典礼,学校请来当时毕节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某及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吴某。晚上举行宴会时,刘某发表即席讲话。刘看着杨榕说:“我们抓到那些穿西装的共产党要……”随即用手比划了一个杀头的动作。这些现象表明,是该离开毕节的时候了。约3天后,杨榕听到胡博已被处死,国民党也准备在解放军抵达湘黔边境时开始抓人,决定马上逃出毕节城。
  杨榕回到弘毅中学,把胡子刮干净后,穿上两件衬衫(里面不露领),把一件外衣搭在手腕上,皮鞋换成胶鞋,装成散步的样子找到吴应杰的女友糜崇敏,糜告诉杨说吴早已去了纳雍化作蔡松柏家,并告诉杨要先找到朱昌的黄太祥才能找到蔡松柏家。杨问清路线后,又装成悠闲散步的样子向中山路口小校场城墙缺口走去,找到好友李庭渊借了一元滇洋,外加一个铜元。
  第二天拂晓,杨榕顾不上吃早餐就起身往纳雍化作蔡松柏家赶,几经周折后,杨榕终于找到蔡家。1949年9月末,国民党军政人员从蔡家附近的路上去水城,蔡松柏就于当晚带着杨榕等7人转移到大方坡脚高地坎姐姐家,第二天早上又转到附近一个山洞里。蔡家杀了一头猪,背了一半到山洞里,杨榕一行就在这个山洞里躲藏了1个多月。直到毕节快要解放时,糜崇敏的哥哥糜崇寿才去找杨榕他们,并告诉杨榕等人说他在流仓桥遇到了解放军。一听到解放军来了,杨榕就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解放军是穷苦人民的亲人啊,1935年才9岁的我就和当时还叫红军的士兵摆过龙门阵。”杨榕告诉记者。
  “教书就教良心书,文凭不高就加倍努力,要我弄虚作假我不干!”
  由于家庭贫困,杨榕只读到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了。
  1945年,杨榕回到毕节,在三小教书。为了把普通话说好,一有空闲,他便去听广播,外地人来毕节演话剧时,他也模仿人家说普通话。为了把字音读准,杨榕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字典,对把握不准的字音就立即翻开字典查对。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榕终于把普通话说准了。刚开始用普通话上课时,学生觉得稀奇,但听习惯了,大家也适应了。在51合唱团参加演出时,只要有杨榕的戏,就有好多人说:“走,去听杨先生演戏去。”
  杨榕老师上课时,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到学生精力不集中,他就讲一个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他在讲故事中把道理渗透进去,让学生获得教益。
  由于极左路线影响,杨榕曾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3月,53岁的杨榕落实政策后,被安排在毕节地区进修学校任教。由于多年没有上课了,他便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备课。1981年去贵大进修,杨榕不像一些同学那样混文凭,而是白天采用速记法记笔记,晚上整理好笔记后,又认真复习,总是12点过才睡。
  1979年3月到1987年,在毕节地区进修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和毕节地委党校,杨榕教过一年基础英语、一年英语语法、一年现代汉语读音、三年中共党史。杨榕本着良心教书,上课前,殚精竭虑备课,授课时总把烂熟于心的内容准确、流利地向学生讲授,考试时严格要求、实事求是。于是每年都有10%的学生不及格,这些学生对杨榕很有看法。
  “教书就教良心书,文凭不高就加倍努力,要我弄虚作假我不干!”这就是杨榕的座右铭。虽然他的原始文凭只是初中,不过经过自学、进修,他教的学生中却有很多大学生。
  七八十岁并不老,只要能动,做点事情算不了什么!
  1 9 8 8年,6 2岁的杨榕参与《毕节地区青年运动史》一书的编写工作,有时为了查询资料、证实历史的真实性,他不得不写信或打电话求证,有时也需要外出找当事人或他们的亲人了解情况,历经4年,终于完成了《毕节地区青年运动史》的编写。之后,杨榕参与了《毕节地区志•建设建筑志》和《燕山诗词学进展》等书籍的编写。
  1999年至2004年,杨榕参加了“夕阳红老年合唱团”,每次排练、演出他都不会缺席,杨榕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参加演出的《强渡大渡河》还拿了奖。
  2006年,乌蒙诗社的盛郁文老师等人邀请杨榕参加该诗社举行的端午节诗会,杨榕老人先用流利的普通话讲了话,再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乌蒙老人歌颂祖国、家乡》,他对作品节奏、发音技巧的掌握、拿捏恰到好处,引来了如潮掌声。
  杨榕老人70岁时患了冠心病,78岁时患了脑出血,他一直以非凡的毅力和病魔作斗争,现在身体已基本康复。老人还经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写诗、作词。现在说话不是很流畅、用脑过度耳心就会疼痛、写字也很吃力的杨老正在写回忆录(草稿基本写完),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他还积极配合地委党史研究室撰写一些材料,为毕节的党史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