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搞好水土流失治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织金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郭 平  发布日期:2009/6/3 阅读次数:
  织金县1997年被国家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区,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人民通过“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水土保持工作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
  结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水土保持工作应该如何抓,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在哪里,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问题,都是我们各级领导和水土保持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增加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和承载力;可以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促进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通过帮助解决农民最关心的水、电、路、居等基本生存条件,让他们看到改变生活的希望,激发他们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可以说,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有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这种希望提供了必要条件。
  所以,我们认为引导、帮助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可有效推动水土保持工作,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又能逐步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二、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织金县10多年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经验表明:水土保持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水土保持可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扩大城乡就业,发展水保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第一,水土保持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水土保持工作除安排实施了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的坡改梯、拦沙坝、排洪沟等措施外,还引进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理念,充分发挥群众改土、治水、建池、建园、建家的积极性,实现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第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织金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以发展经济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生命线,为治理区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增产增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第三,通过水土保持教育培训,培育了一批信科学、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发挥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积极与农民知识化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受教育面广的水土保持培训。10年来,向农民朋友发放水土保持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及义务咨询活动50余次,举办各种水土保持培训班100余次,宣传、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有上百人学会了果树栽培、科学养猪等适用技术。通过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崇尚科学的新型农民,懂得怎样运用科学去指导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和方式上的不科学。第一,把新农村建设当“运动和活动”。把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当成一项“运动”或“活动”来抓,搞一段时间后出现“上面热、下面冷”、 “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第二,“重治标、轻治本”。相当多的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往往局限于为农村造桥铺路、开展慈善救助等,有的甚至以美化环境为名,建造中看不中用的“标志性雕塑”、“碑牌”。我们试想,如果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干旱、人畜饮水困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建成的所谓“新农村”只能是摆设。第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个别地方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有的地方选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时,强调应当是当年能够完成主要项目建设或基本上当年能够见成效的村庄,仿佛一夜之间就能创造奇迹,用投资堆砌出一个新农村。第四,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少数地区一谈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是讲如何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而是只谈规划、整治、改造,盲目搞工程,政府下任务,相关部门为完成各自的目标任务,“一窝蜂”式的将资金无偿投入某一地方或某一项目,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新一轮的大拆大建,甚至用强迫命令的方式让农民集中建房、“上楼”,曲解了“村容整洁”的内涵。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作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所以,依托目前织金县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从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依托“长治”、“世行”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和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实施,用产业化形式经营农业。一是发展基地规模生产。结合项目区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和群众种植习惯,规划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果品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专业化生产基地,采用国际名优新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生产。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建立高效农业研究会、果菜专业协会、养殖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具有一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协会,发挥其在引导生产、强化管理、产销衔接、规避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发展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并引导它们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销售,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让群众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实惠,调动群众在建设中改造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