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变金融危机为发展机遇促进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变金融危机为发展机遇 促进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 谭齐贤  发布日期:2009/6/3 阅读次数: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称世界金融海啸)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6年,由于利率不断上升,房价不断下跌,长期存在于美国三种房贷市场中的利润最大、风险最高、信用最差的次级贷款市场终于因多数借款人无力还贷而使贷款机构纷纷倒闭。次级贷款机构的倒闭使次贷杠杆严重失衡,大量资金积压于房地产实物,市场出现流动性(货币流通)不足,通货紧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依靠融资维持生产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导致企业大量裁员,许多人因此失业;使习惯于依赖贷款消费的消费群体丧失消费能力,导致市场疲软,整个生产、消费领域严重瘫痪。从整体上看,金融危机绝对不是好事,然而,细心分析,却不难发现危机之下潜藏着难得的机遇。那么,对什么人、什么地方是机遇?怎样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成为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金融危机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有“树上开花”和“借尸还魂”两个计谋。“树上开花”的本义为: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仪也。即: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也就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壮大自己。“借尸还魂”的本义为: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此计用在兵法上,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及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用“树上开花”和“借尸还魂”来说明变金融危机为发展机遇,确实有点牵强,不太恰当。但是,里面却隐含着一个哲学道理,那就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只要能够发挥其积极面的作用,变消极为积极,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危机与机遇怎么能并存?危机与机遇怎么有联系?看上去两者似乎是不相干的,甚至是相对立的,其实不然,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必然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辩证法,也是中国人常用的思维方法。美国有一位作家名叫尼斯贝特,他写了一本书叫《思维的版图: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他在书中谈到一个实验:心理测验者给受试儿童看三幅图画,分别是鸡、牛、青草,让受试儿童将其分为两类。结果,大部分中国儿童把牛和青草分为一类,把鸡分为另一类;而大部分美国儿童则把鸡和牛分为一类,把青草分为另一类。测试者又将被测试对象由小学生换成大学生,让大学生们对熊猫、猴子、香蕉进行分类,结果中国大学生多数把猴子和香蕉分为一类,而多数美国大学生则把熊猫和猴子分为一类。这个测试说明中国人思考问题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而美国人则善于从事物的“范畴”入手。在美国人看来,动物就是动物,植物就是植物,各属一类,互不相干;而中国人则认为,与牛儿关系最密切的是青草,猴子最喜欢的是香蕉,它们应该在一起。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不可能独立于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事物内部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要观察它的不同侧面,并且,事物的消极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积极面转化。
  金融危机之所以有人称之为金融海啸,说明它是经济活动中的灾难。然而,人们在“灾难”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就金融危机本身来讲,除了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破坏性外,危机到来,如同洪水带走垃圾,也是清理污垢的好机会;危机之后,市场信用度会大大提高,资本市场会更加健康成熟,有利于今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后地区,资本市场本来就不完善,金融海啸的冲击力十分有限,反而是危机之后资本市场重新洗牌,有利于促进落后地区的市场发育。另外,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多数指向提振消费者信心和民生问题,尤其是中国,4万亿元投资多数直接用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必将加速缩短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如果没有这次金融危机,有些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不知要排队到什么时候,建设速度不会有这么快,因而,可以说危机与机遇并存。
  二、本次金融危机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并且,其影响力是有限度的
  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导火线是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失控的房地产市场和人们长期养成的超前消费行为。2006年以前,持续升温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次级贷款市场的高额利润,使次级贷款机构不顾高风险向次级信用借款人频频放贷,而多数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花未来的钱——把未来可能取得的收入提前使用,在美国,贷款消费无处不在,购房更是很少有一次性全额付款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后,导致相关产业萧条,企业相继裁员,人们的收入预期大大缩水,使本来信用就较差的借款人更是无力还贷,从而次贷危机开始蔓延。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还有许多深层次的根源。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世界“马太效应”和基尼系数的日益突出,国际贸易长期不平衡,世界金融体制僵化及金融资产分配不公等等都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国人消费行为的“潇洒”,处处要求吃好、穿好、玩好,花光了未来的钱,还要怪罪借钱给他的人。
  本次金融危机不同于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也不同于一般经济过热导致的经济失控。本次金融危机最大的特点是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不是生产过剩,不是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因此,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也就有较大区别,比如:美国是以政府买单处置不良金融资产为主,多数国家则是以刺激消费为主。
  由于本次金融危机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和不同于一般经济危机的特征,因此,其对各国的影响程度也大不一样。就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主要是出口贸易萧条。国外消费者无力购买中国货,订单减少,出口企业(尤其是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处境艰难,导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这一驾“马车”运转不灵;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在沿海出口企业打工的农民大量返乡,内地就业压力大。对国内其他经济活动并无大碍,人民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国经济的主流仍然是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三、本次世界金融危机正是中国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大好时机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应对金融危机是各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美国是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主要责任国,理所当然受到的打击最大,因此,也是最先提出应对金融危机计划的国家。继美国小布什政府抛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之后,中国、欧盟、日本等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应对计划和措施。中国是最先出台应对金融危机计划和措施的国家之一,在金融危机中主动担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并且是最务实、最为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家。中国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是扩大投资、刺激内需、改善民生。
  扩大投资:主要是加快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实施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改善中西部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缩短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本次投资计划,投资规模之大,实施速度之快,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倾斜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通过几轮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面貌将会有快速较大的改观,逐步追赶上东部的发展水平,这就是金融危机给落后地区带来的机遇之一。但是,即使同属于中西部地区也并非整齐推进,因此,谁先谁后,谁多谁少,谁快谁慢,就成为考验这些地区变危机为机遇的能力问题了。
  刺激内需: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通过财政补贴推动家电下乡,通过税收减免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等,以提高其生活水平。
  内需不活、消费不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动中的难题。2007年,中国国民消费只占GDP的36%。通常认为,消费不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消费意愿不足;二是消费能力不足。然而,中国居民储蓄率又居高不下,为什么居民不为消费多作贡献呢?事实表明,中国居民消费不旺的真正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率虽然高居不下,但是,大额存款只属于少数人,多数人,尤其是中西部广大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是没有多少存款的。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其间GDP却在高速增长,并且,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11.37倍,而基尼系数却达到了0.4725,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原因之二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即使有一点储蓄也不敢放心消费,更不能象美国人那样超前消费,多数人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背上沉重的包袱;原因之三是政府投资抑制了消费,城市“房奴”们被套上的住房枷锁不断地吸走了本来可以用于其他消费的那一点点收入。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又以西部落后地区最为突出,因此,国家刺激消费的措施仍然是把重点放在中西部,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又一机遇。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不仅缓解国家出口压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使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本次刺激消费的措施在金融危机之后是否延续,要看今后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不仅消费者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实施正确的消费行为,并为消费者做好服务。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
  改善民生,实际上也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是应对金融危机又一策略。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低保”应保尽保、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市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敬老院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扶贫工作整村推进等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改善民生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给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社会事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抓住了这一机遇,社会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由此可知,金融危机给落后地区带来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至少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机遇不是人人均等的,机遇往往只给予有准备的人,金融危机总有结束的时候,一旦危机结束,应对危机的措施自然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恢复到常规状态,普惠政策必将代替特殊政策。因此,是否能够在危机面前发现机遇,是否有相应的工作准备(如优势项目储备、各项规划的制定、部门及其人员职能职责的明确等),是否有主动争取的能力,就成为能否推动本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考验执政能力的现实手段。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