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毕节试验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对策思考
毕节试验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对策思考
作者:毕节一中 王发礼  发布日期:2009/4/17 阅读次数:
中学生计算机技能培训 (晓 力 摄)
  毕节地区是一个拥有730多万人口的贫困地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如何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如何推进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健康发展,增强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课题。“扶贫先扶智”,大力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是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根本途径。
  一、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同时又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以及培养新生劳动力的多重任务。由于高中教育这种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其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的标志。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中教育作为培养21世纪新一代人才和劳动者的重点和突破口,发达国家更是不遗余力,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政府的应尽职责来抓。比如日本,二战后通过振兴教育,特别是稳步推进和普及高中教育,使其社会经济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对于我国来说,胡锦涛总书记已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样,“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首次被写入了我们党的重要文件,而且是在改善“民生六大任务”之首的“教育”中提及,其意义非同小可。这说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毕节试验区来说,发展高中教育还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当前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实践,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的消耗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只有加快教育事业特别是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造就一批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真正把全区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财富,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二、毕节试验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直以来,毕节地委、行署始终高度重视加快教育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和教育工作者始终着力推动教育发展,社会各界始终积极帮助教育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6 年底,8个县(市)先后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评估验收,全区已基本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实现了“两基”人口覆盖率100%的历史性跨越。高中阶段教育也有了新的进展,现有高(完)中86所(其中民办高完中22所),在校学生78760人,高中专任教师3817人,学历合格率达72.23%。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根据测算,到2010年要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全区尚需建1200人规模的普通高中40所以上。办学条件较差,有六个县(市)尚未实现普及实验教学,教育现代化水平低,学校设施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全区高中教师缺1106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72.23%,仍有27.77%的学历不合格,而合格学历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未经过正规的专业脱产教育,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陈旧,综合素质及能力都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优质中小学数量不多,总体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仅有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中二类1所,三类4所),而全省就有51所(其中一类1所,二类30所,三类20所),全区现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仅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教育水平不高。目前,全区每万人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为107.5人,而全省平均为134.2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5年左右,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低1.5年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年左右;17岁左右年龄人口中,每年能考上大专以上的有1万多人,仅占7%左右。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全区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小且与730万的人口大区需求不协调,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2007年,经地委、行署号召,全区各高中学校挖潜扩招,使全区高中阶段入学率接近32%,虽比1988年提高了22.7%,但仍为全省倒数第一,同全省44%左右的入学率相比,差12个百分点,同全国59.8%的入学率相比,差27.8个百分点。目前,全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仅为30%左右,60%以上的初中生毕业即流入社会,由此可看出全区高中“瓶颈”问题尤其突出。
  教育机制不活。办学主体因事权与人权分离,财权没有灵活性,存在较严重的依赖性,缺乏必要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公平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优秀教师、优质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优质学生流失严重,近十年来,流失的中、高级教师240人,占全区人才流失的66%。校长的选拔聘用机制、教师的选用机制缺乏活力。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三、深圳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市教育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来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一跃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
  教育优先发展得到很好落实。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深圳城市发展有这样那样的战略,但优先发展教育应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根本战略、第一战略。”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教育事业重点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优先安排,中小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新规划的必须达到等级学校标准),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经费投入确保做到“三个”增长。2001—2005年,深圳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从57.71亿元增加到103.79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从41.09亿元增加到70.69亿元。教育投入较好地落实了《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00年以来,深圳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年递增均在15%以上。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优质资源。深圳市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此后,又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2001—2005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从3.2万人增加到6.5万人,公办普通高中全部建成省一级学校。《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至2010年,全市高中毛入学率90%以上,要建设20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率80%以上,普及优质高中教育,高中教师40%以上达到研究生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四、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试验区普通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要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着眼未来,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结合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大力发展试验区普通高中教育,特别是发展高中优质教育。为此,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要转变教育是“纯消费事业”的片面认识,树立教育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观念。
  二要转变等经济发展后再发展教育的滞后思想,树立优先、超前发展教育,以人才战略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
  三要转变教育投资见效慢的短视观点,树立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并使试验区最终摆脱贫困落后的长远战略思想。
  四要转变把教育“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行在会上”的作风,树立讲实效、办实事、求真务实,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优良作风,并在组织指导、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具体措施上加以体现。
  五要转变教育只是关注少数人升学的狭隘观念,树立教育的终极目标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使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为试验区提供人才支持的长远战略思想。
  实现试验区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现有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使试验区普通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基础教育均衡化与优质学校建设两者并不矛盾。由于各个学校建立时间长短不一,受其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在办学条件和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平均发展,而是在承认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消除差异。扩大现有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优势。
  第一,鼓励名牌高中采取各种渠道,充分发展其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名牌高中都是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其品牌优势,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最大限度地吸收生源;另一方面,在自身消化不了生源的情况下,名牌高中可以依托品牌效应和强大实力,把其他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兼并进来,通过设立分校的形式,使优质资源能够为分校所共享,以促成教育规模的扩张。从各地发展普通高中的经验来看,大都是把重点放在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上。就毕节试验区高中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建议地区和各县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打造一批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的优质高中,在全区普通高中教育中起到龙头带动和特色示范作用。毕节一中是全区唯一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是贵州省最早的十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较高,在全省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承担试验区普通高中教育的龙头作用。参考其他知名学校发展的做法,毕节一中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由政府出面置换地处城区黄金地段的老校区,重新选址进行搬迁扩建,实现毕节一中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和旧城区改造等的多赢局面。区内其他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地区重点高中,也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贵州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全省“十一五”期间要建成100所左右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毕节试验区要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展区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第二,科学规划,合理设点,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学校。根据《毕节试验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到2010年力争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预计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将达22万多人,其中普通高中达12万多人,需建1200人规模的普高40所以上,地区和各县市都要建设一批新学校。因此,可以借助老校优势,借鉴老校经验,使新建学校在办学初期就得到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鼓励社会多方参与,积极发展民办高中。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现实条件下,仅仅依靠增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导,积极鼓励发展民办高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灵活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格局。现在全区有民办高(完)中22所,在校生9915人,占全区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2.6%。全区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黔西县,到2006年,已有各类民办学校20余所,其中,民办高(完)中4所,在校高中生3175人,占全县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9.4%。黔西县发展民办教育的实践足以说明,积极发展民办高中,可以作为毕节试验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选择。
  (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活力。
  首先,要建立学校领导干部激励机制。毕节地区目前的状况是,学校领导干部待遇没有跟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挂钩,学校管理的好与不好,都没有在工资待遇里得到体现,学校管理干部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校长津贴制和逐步探索试行校长年薪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校长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能进能出、开放灵活的教师聘用机制,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师德和业绩考评制度,按考评结果实行优胜劣汰,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让他们安于从教,乐于从教。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扩张,高中专任教师短缺的现象势必与日俱增,尤其是高素质教师的匮乏,必然会成为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深圳市现有普通高中50所,在校学生65057人,专任教师4266人;而毕节地区现有普通高中86所,在校学生78760人,高中专任教师则仅有3817人,且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72.23%。比较来看,我们的学校规模较小,师生比例过大,教师队伍数量短缺,质量不高。因此,当前我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应主要解决好数量和质量问题。解决数量问题,要把高中教师需求量纳入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以毕节学院和省内其他师范院校为主,大力培养高中教师。解决质量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高中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修制度,鼓励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试验区优势,进一步争取民盟中央的智力支边培训项目,同时,要进一步利用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深圳市的支持和帮助。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利用短期培训、专项培训、挂职培训、定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校长、骨干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全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二是制定和实施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机制,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的统筹管理工作。
  普通高中逐步扩招以来,区内、省内乃至全国范围的高中招生秩序都比较混乱,形成了恶意竞争的不良局面,造成了学校混乱的教学秩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毕节试验区近年来部分高中优质生源外流,虽然有区内学校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省内高中招生秩序混乱和恶性竞争导致。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外流学生的培养成本大量增加;二是给部分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三是给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规范区内普通高中的招生秩序,留住优质生源,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以规范。一是政府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特别是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提高初中学校支持高中招生政策的积极性;三是研究制定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的措施,统一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做到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划线、统一招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