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大方县大方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集锦
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大方县大方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集锦
作者:本刊记者 杨 超 实习记者 龙 翔  发布日期:2009/3/20 阅读次数:
大方镇党委书记杨超(右)在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从大方县城往西南方向大约8、9公里,过对江大桥向右,立即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柏油路面的通村公路坎脚,清澈的对江河水在微风的轻拂下泛起阵阵涟漪。微风中飘来一丝丝泥土的气息。初春刚至,野草的嫩叶尚未出芽,山野里的那一层淡淡的嫩绿应该是早种的蔬菜作物冒出了嫩芽。房前地边河畔的竹桃梨柳还看不出明显的春的信息,但绝不妨碍你的想象——山花烂漫的时节,绿柳拂水,田野里一片葱郁,翠竹粉桃掩映几家农舍,山那边隐隐飘过来一两声吆喝……暖暖的春日会让人不禁迷糊起来,以为自己便是置身画图中了。
  这里是大方县大方镇对江村的地界。过去现在都小有名气——过去是穷得出名;而如今,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菜篮子”,不仅大方城,就在毕节,也有不少的人家要仰仗这里的黄瓜豆荚芹菜大葱解决一日三餐。
  选好带头人,建好村支部
  上百户人家夹路而居,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条小街。不仅有街有市,还有面包车往返跑大方,进城只要20来分钟——这里就是对江村,村党支部设在一个老瓦房院子里,古朴而不失气派。
  进了大门,村支书杨继凯一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一边把我们迎进村支部会议室。66岁的杨继凯已任对江村支书14年,为人纯朴,待人诚挚。如今的对江村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高出全区水平近800元,说这个成绩是在杨继凯的带领和带动下取得的一点不过分,他是这里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支书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从十多年前外出学习蔬菜种植起,他就经常与村外镇外县外区外省外的人打交道,对江村蔬菜种植的风风雨雨他都经历过。因为勤奋努力和成效卓著,他获得省劳动模范称号,还被选为省人大代表。
  在轻松的气氛中,老支书打开了话匣子。
  对江村位于对江河西岸,距大方县城10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50亩,辖5个村民组679户共2801人,共有党员76名。2004年,对江村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2006年被地委、行署确定为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以前的对江村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穷村,全村人均只有7分地,一年种的粮食只够半年吃。除几户农民居住的是土墙瓦房外,其余大部分居住的都是土墙草顶的茅草房。村内环境凌乱不堪,污水横流,泥泞小路难以行走。群众文化素质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业发展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在试验区建设中,对江村因地制宜,确定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思路,走出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杨继凯向我们谈起了当初发展蔬菜种植的艰辛。
  被推选为村支书后,杨继凯与村支部一班人反复研究,努力寻找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路子。对江村海拔较低,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达330天以上,适宜种植蔬菜。但当时一无技术,二无资金,怎么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还是不顺利。1997年,杨继凯带了两名党员到贵阳乌当区新丰村学习蔬菜种植。到了一户农家的菜地,一看到番茄地里的架子,杨继凯马上就知道为什么自己种的番茄总是倒伏在地里,结的番茄老是浯在地里腐烂了。“一直都以为是品种不对呢,原来只是差个架子。”这次学习让杨继凯大开眼界,他如饥似渴学习了育苗、移栽、假植、管理。回来后的操作中发现,育苗还不成功,结果刚过完年,大年初二,杨继凯就赶忙外出找苗载。这年他在地里搭了架子,结果番茄大丰收,个重半斤以上。
  “育苗是蔬菜种植的关键。罗甸的蔬菜春节前就假植了,我们比人家晚得多。同一品种的蔬菜,我们的刚开始成熟,人家的已快卖完了,我们刚好赶上价格最低的时候上市。”要提前育苗,就要提高温度,当时没有大棚,杨继凯就在自家门口的地里挖了个坑,用塑料薄膜盖上搞试验。不想温度高了,苗全被烧坏了,他才明白过来——还要用上温度计。如今在对江,家家户户的大棚里都配备了温度计,还有加热装置,温度高了低了都能控制正常。2000年,对江开始建大棚,这年共建了20 个大棚。杨继凯从一本蔬菜种植的杂志上看到,广东佛山有一家工厂生产的一种防雹大棚,能抵御冰雹的袭击,但价格很高,要960元一个。杨继凯咬咬牙自己建了两个,想看看效果怎样。不想这一年,刚巧一场大冰雹袭来,其他人家的大棚全被打翻,杨继凯的两个防雹大棚安然无恙……不需要挨户做工作,群众一看都明白了。现在对江村,352个蔬菜大棚有332个是防雹大棚,周围群众要建防雹大棚,都来请对江村帮忙联系。2008年,对江村除352个蔬菜大棚外,还连片种植蔬菜1200亩,纯收入达720多万元。“刚开始是大家连选种都不会,如今全村有瓜、豆等10个大类100多个品种。我们全国各地的优良品种都能找到。一个电话过去,人家听说是贵州大方对江,都知道,经常是人家先发货过来,我们验证了再汇钱过去。周边村镇的群众都到这里来找种子。”
  在村图书室里摆满了各种蔬菜种植的书籍杂志,群众要学习可以来查找资料,村里蔬菜种植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寻找解决的办法。村里不仅成立了蔬菜协会,还分了良种引进、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经纪人营销四个小组,负责解决群众蔬菜种植中的各种问题。
  “近几年,毕节城市建设发展快,周边土地减少,蔬菜种植也在减少,我们这里蔬菜很大部分都是供应毕节。蔬菜成熟的季节,每天下午,就有货车前来装菜,第二天凌晨4、5点,我们的蔬菜就到了毕节的蔬菜批发市场了。在大方西大街,晚上12点到凌晨1、2点正是蔬菜交易繁忙的时候。”看来,老支书的眼界不只限于村寨周边,对外面的市场也是很了解的呢。
  “对江村这十多年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全靠村党支部带头。”当选为村支书起,杨继凯就明白,党支部要在群众中有号召力,就要扎扎实实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的7个委员就有4人是以蔬菜种植为主的,这在群众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这是村党支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村民王步平家有3个人,靠种植蔬菜,年收入有4万元,村党支部对他进行培养,并发展为党员。村民王永胜家原来很贫穷,生活很艰难,村党支部对他进行帮扶,支持资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发展蔬菜种植,如今他家已建有8个大棚,一年收入6、7万元。村党支部除了在生产上帮助他,还从思想观念上帮助他。2007年,王永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基层党员。在村里,有的年轻人只有20来岁,但思想好、人勤劳,也被发展为党员。“在我们对江村,最能干的是党员,最富裕的也是党员。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了,在群众中号召力也增强了。”短短十来年,蔬菜种植让对江村大变样,不说那一幢幢变成水泥平房的民居,不说那水泥平房里的电视机、洗衣机、电灯、电话,也不说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绿色蔬菜和无污染的肉食,单单看那辆摆着“大方——对江”线路牌候客的小面包车,就能瞧出些道道来。有专线车,说明已经有不少的人在县城和村之间往返,说明村里有不少人家已经不只满足于种菜、卖菜、赚钱,他们还想去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人会成为家在城里的对江人,或者是家在对江的城里人,这都将给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而这些,也许是当初杨继凯走出对江、走进乌当时所未曾料想到的。
  如今的对江村,群众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增强了,村里适时制定了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每年增加100个蔬菜大棚,5年后达800个,蔬菜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村岩上(村后的山上)种植生态林,岩脚种植经果林,山脚种植蔬菜,河边发展农家乐,村民人居收入达5000元,成为真正的小康村。是啊,选准了思路清晰、扎实能干、乐于奉献的带头人,群众想不致富都难!
  2008年底,杨继凯被镇党委任命为对江管理区副主任。这一职务基本上都是由镇干部担任的,任命杨继凯,除了他能干事,深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外,用镇党委书记杨超的话来说就是,“还有‘用人导向’的作用——对其他的村干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要”六“建设”夯实基层组织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组织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直接对群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基层组织建设抓不好,所有的工作都无法落实好。”对于基层组织的作用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大方镇党委书记杨超认识得非常到位,抓得也非常有力。“概括起来就是五‘要’六‘建设’:基层情况要熟悉,发展思路要创新,激励机制要可行,督促调度要及时,奖惩激励要兑现;加强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示范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建设、廉政建设。”
  建好基层组织,常规管理和适时督促调度都必不可少。今年,大方镇将全镇范围内的33个村和社区分为四个管理区,将全部工作按11个大项分解为1000分,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其中的党建部分作为一个大项占205分。对所分解的各项工作,镇里定时或不定时逐项逐条进行督促调度,并成立了目标办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并取得实效。同时,镇里逐步推行“村级自管”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新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对于战斗力不强的村(社区)组织,镇里大刀阔斧进行调整。对工作不力村(社区)干部,镇里单个进行谈话做工作,经多次做工作仍不改正的,镇党委就对其进行调整,让其他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上。大屯村党支部工作不得力,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镇党委经过研究,果断作出调整,任命小路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松为大屯村支书。新的村支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已初步扭转了安全生产的不力局面,其它各项工作也步入了正轨。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村级组织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镇里去帮助,出思路、想办法,积极谋划。对江河畔的对江村蔬菜种植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同在对江河畔的小路村蔬菜种植还在“小打小闹”,镇里及时出面,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种植蔬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小路村的蔬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村里除了连片种植850亩蔬菜外,常年种植的地萝卜还有上2000多亩,水果800亩。在镇里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里还建起了30多个蔬菜大棚。目前村民仅蔬菜种植一项,一般人家都能有几千元的收入,种得多的人家还能达到2—3万元。镇里准备进一步扩大小路村蔬菜种植规模,蔬菜常年种植达到1000亩以上,水果1500亩以上,地萝卜3000亩以上,力争把小路村打造成真正的蔬菜专业村。
[1楼] 网友就关于大方基层我的几点看法,于2010/3/21 12:59:18发表:
履行党要管党、书记管党职责全力打造钢班子、铁队伍、硬核心,班子建设抓书记带支部,注重提高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上级精神本地化,最好是村民组书记或者主任普遍素质化,尽量任用高素质人才,不过分追求本地化,以求得达到本地管理的方便,却延误地方发展的机会的宝贵时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