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离我们有多远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毕节地区中医院  杨永学  发布日期:2009/3/20 阅读次数:
地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赢得患者信赖 (颜昌文 摄)
过敏原检测仪 (颜昌文 摄)
  近几年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主要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可见,中央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如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财政部、发改委、卫生部及相关部委正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制定,方案可望年内出台。笔者仅从十几年的卫生工作实际,谈谈我区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差距。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工作目标,我国自199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我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2002年各县(市)基本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正开展第二轮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就是通过卫生组织设计、改革、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卫生宣教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人人少生病,生病后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就是通过制度的建立、设计来保障城乡居民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内涵是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制度。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通俗讲,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就是由政府组织、投入,人人享有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宣传、传染病控制等),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
  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而言,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在城镇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这两种形式的服务既要达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目的,又要政府提供得起,必须建立两个相应的制度:一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用药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逐步规范同种药物名称、价格,保证基本用药,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二是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公立医院收支管理,控制盲目创收倾向,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
  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条件
  1、健全的服务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主体只能是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目标,必须要有健全的三大服务体系:一是以县疾病控制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以县医院、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三是以县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所谓健全的服务体系就是有机构、有满足需要的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用房、相应的设备设施,能发挥相应的职责功能,做到房屋、人员、设备、功能四配套。
  2、健全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特征是政府主导,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是不可能获利的,政府就必须保证基本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业务经费,以及设备设施的投入。如果没有财政投入作保障,卫生服务机构必然在服务时需要营利,就不可能按成本收费,基本医疗就难以实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事实上,酿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健全的卫生投入保障机制,致使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削弱,过度追求营业,片面追求效益逐步造成的。
  3、健全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经费保证不一定就能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落实,还需健全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建立政府如何管理公立医院的一套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挥其公共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健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卫生服务的规范性,保证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保证持续有效、安全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既要充分调动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要使卫生投入发挥最大效益,让人人都得到最大受惠,既要防止计划经济时期对卫生服务机构“一管就死”的现实教训,又要防止现阶段来放松监管、过度市场的倾向。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面临的差距
  “十五”期间,我区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充分利用中央、省、地的卫生投入,改善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部分基础条件,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给卫生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卫生基础落后,欠帐太多。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差距甚大,就是保证新农合的顺利开展已存在较大差距。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解决了业务用房,但人员、设备、功能不配套,自2002年以来,中央投入国债资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开展了9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传染病院区,一个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个县疾病控制中心,一个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仍未建完,建完后基本解决了业务用房。但人员紧缺,全区只有632名疾控专业人员,远低于《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下称标准)规定的标准,缺700多人。现有人员中绝大多是中专层次,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以致多年来我区疾病控制方面基本没有开展科研。实验设施差,不能发挥疾病监测、质量检测的功能。
  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脆弱,服务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残断、底漏的状况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各级的投入,残断、底漏的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仍很脆弱。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国债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两年内基本解决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问题。作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核心的乡镇卫生院,解决业务用房只是第一步。人员紧缺、素质不好、设备差、服务能力低,不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的看病问题,导致群众小病看不好,大病难处理。大病小病都需要进城或到较远地方看病,增加了群众的看病支出,是造成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新农合”开展过程中群众反映最大的地方。
  全区241个乡镇卫生院,现有卫技人员2551人,平均9.65人,相当部分卫生院只有3-4人,连最基本的预防保健工作任务都无法完成,更无从谈起基本卫生保健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床位数需达到5944张,需要卫技人员7727人,缺5000多人。人员紧缺的同时,尤其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具备执业资格的外科、妇产医师、护士及医学影像人员。
  乡镇卫生人员紧缺,各项业务难以开展,难以轮流进修培训,从而导致服务水平难以提高,最终造成服务能力差。按照相关要求,卫生院不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而且还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能开展内儿科常见疾病诊治和疑难重症的识别,具备急诊处理和转诊能力;开展正常分娩,完成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的处理;能对急腹症作出及时判断及转诊,外科清创、骨折等处理;能开展三大常规、放射、B超检查和开展中医药服务;中心卫生院在此基础上开展中下腹部手术、剖腹产、重症的急救处理,开展肝肾功能及部分生化检查。具备X光机、B超机、检查床、手术床(无影灯)、手术台、吸引器、显微镜、离心机等基本的检查、化验、手术设备。然而乡镇卫生院中人员、设备、功能不配套。有的有设备、无人员,有的有人员、无设备、最终难以开展服务,全区241个乡镇卫生院能具备基本设备、能开展基本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功能的不足30个。赫章县野马川、六曲两个卫生院基本发挥了卫生院的职能和职责作用。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村卫生室情况更差,现有村卫生室4158个,覆盖率达83.5%,但绝大多数村卫生室只能称其为医疗点,无设备无房屋,4158个村卫生室中与村“两委”办公楼合建的有64个(占1.5%),原乡卫生所房屋39个(占0.9%),项目援建81个(占1.9%),私有3974个(占95%)。私有卫生室中只有113个单独建设,其余3861个均是用自住房屋开设一些简单服务。而且村卫生室设置不规范不合理,有的村有几个卫生室,而在少数边远贫穷、交通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村难以设置村卫生室,相当部分村只有防保员而无村卫生室。防保员部分在家从事农业,部分在县乡医疗机构打工,自身未在本村开展基本医疗服务。87%的村卫生室只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7%的村卫生室甚至连“老三件”都没有。大部分村医看病治疗凭经验,诊疗操作不规范,用药不合理,诊疗水平低,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群众的看病需求。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未全面启动。《毕节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虽已出台,但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目前为止只有毕节、织金、金沙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其余各县尚处在规划设计阶段。又由于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尽统一,仅靠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试点困难重重。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需时日,减轻看病负担成了广泛关注的焦点。
  4、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难以保障。多年以来,我区卫生投入只占财政支出比例的4%以下,远低于国家要求的8%。医疗机构的经费只保证人员工资的60-80%,其余部分工资、福利、保险等经费、业务费、设备购置维护、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资金(有的还包括离退休干部的一切费用),都由医疗机构承担。去年行署要求将全区乡镇卫生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乡村医生报酬补助提高到150元/月,目前只有金沙、赫章两县实行了乡镇卫生人员的全额工资。就全区目前财力状况,短期内要政府承担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是不太可能的,短期内要全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共职能,难度很大。重医疗、轻预防,重经济、轻服务,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倾向将不同程度存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不现实。
  另外,我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虽实行多年,但没有完全覆盖,保障程度低,筹资困难,企业参保率低。
  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建立这项制度对我们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地区来说是促进全区卫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机遇,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群众间、地区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重大举措。尽管我区现阶段各种条件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差距很大,但只要我们早谋划、早动作、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敢于探索、上下齐心、艰苦创业,那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惠及试验区全体人民。
  1、充分利用卫生国债项目资金和上级部门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建立起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应急体系。将村级卫生服务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2、探索建立地县乡村一体的医疗服务集团化发展模式,充分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3、强化管理、规范运行、总结研究,建立全区统一发展模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科学发展。
  4、创新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卫生投入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模式,解决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无保障的问题。
  5、创新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探索卫生人才有效调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解决卫生人员紧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
  6、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7、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8、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逐步整合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将所有医疗保障制度归口管理,建成网络完整,政策相互衔接,监管有力,运转高效的全民医保体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