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关于提高党刊影响力的思考——《毕节试验区》创刊一周年回眸
关于提高党刊影响力的思考
——《毕节试验区》创刊一周年回眸
作者:李 霓  发布日期:2008/12/17 阅读次数:
  创刊背景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以及深圳市的倾力帮扶下,毕节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试验,逐步探索出岩溶贫困山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道路,使试验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更好地总结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的成功经验,推动毕节试验区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地委研究决定创办中共毕节地委机关刊物——《毕节试验区》(月刊),试验区杂志社也于2007年5月经毕节地区编委批准正式成立。2007年7月主创人员到位投入工作,2007年9月《毕节试验区》杂志(月刊)正式创刊。如何办出一份与试验区如火如荼的实践同样精彩的杂志,体现权威性与贴近性的结合,致力于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并在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是主创人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年来,《毕节试验区》已出刊13期,形成了一定的办刊风格,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笔者有幸主持和参与了《毕节试验区》的创刊工作,这一年中积累的经验,对于杂志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大有裨益。
  彰显特色,突出党刊的政治性和文化性
  《毕节试验区》杂志是中共毕节地委的机关刊物,作为面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综合性党刊,《毕节试验区》杂志是毕节地委实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指导全区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中央、省委和地委声音直接向基层传达的重要载体。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主创人员从2007年7月开始投入创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创刊过程中,我们首先强化“政治家办刊意识”。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共毕节地委机关刊物的《毕节试验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地反映全区20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反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的意愿和呼声,并对毕节试验区如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展开研讨,为地委、行署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搭建平台。主创人员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斟酌,最后确定开设“试验区之声”、“试验区之窗”、“特稿”等一批凸显《毕节试验区》政治性的栏目。其次是突出文化意识。毕节试验区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还有魅力独具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令人震撼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毕节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以丰富毕节试验区的形象内涵,成为《毕节试验区》又一光荣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经过精心策划、反复比较,确定了开设 “历史•文化”、“神奇毕节”、“访古探幽”等一批固定栏目,对毕节的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有可能是世界的,让试验区的民族文化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正是《毕节试验区》所要努力实现的办刊目标。再次是突出媒体的个性特色。《毕节试验区》杂志是月刊,不同于报纸,也不同于电视,在这一点上要注意“扬长避短”。现在相同地域的多个媒体之间,往往存在新闻同源化的问题,就同一个新闻,比时效性,杂志肯定比不上报纸和电视;因此杂志要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提出了增加新闻“附加值”的工作要求。就是在采访中,除对基本的新闻事实进行把握,提炼出重点外,还要在新闻细节和新闻背景上下功夫。在编排上,为了充分彰显出彩印的效果,体现“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封面和折页设计采用目前国内新闻杂志的惯用样式。在编排过程中,特别注意图文并茂,图片的运用中突出了视觉冲击力。2008年,是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为了突出试验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奔向未来的坚实行动,杂志推出了毕节试验区“十大开工项目”、“十大完工项目”、“十大在建项目”的专题报道,展现了毕节试验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蓝图,以及毕节试验区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气魄、舍旧谋新的勇气,迎难而上,排难而进,促进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豪情壮志。多角度、多层次、全景式的报道,使杂志媒体的优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坚持总体谋划,重点策划,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毕节试验区》杂志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在工作中突出抓好总体谋划,重点策划,超前部署,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毕节试验区》坚持每期突出一个策划主题,如:为了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出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栏目,除了对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进行解读外,还结合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会议在毕节召开,对破解农村饮水安全这一重大的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度报道,使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引向了深入。又如:为了推动全区上下形成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抢抓机遇的良好氛围,本刊推出了一组“特别策划”,对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工作举措”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地委书记刘晓凯(现任副省长)率队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回访招商”、“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秦如培(现任地委书记)率队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招商引资”和“地委副书记沈健(现任省粮食局长)等领导率队赴重庆、成都推介毕节旅游资源”等三个板块为主要内容进行组合式报道,充分体现了毕节试验区实施对外开发的胸襟和气魄。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毕节试验区》在办刊过程中的工作目标。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以来,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一些突发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今年年初的雪凝灾害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由于掌握了新闻宣传的主动权,第一时间公开了信息,让人们充分行使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所以赢得了人民的理解、信任、支持、配合,在抗击自然灾害中,新闻宣传系统打了一场漂亮的舆论引导战。今年,毕节地区同样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经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刚创刊不久的《毕节试验区》也打了一场漂亮的舆论引导战。
  为了客观反映灾情,鼓舞全区人民战胜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斗志,试验区杂志社迅速推出了“2008•毕节试验区迎战雪凝”特刊,特刊由灾情回顾(全区各县市受灾情况综述)、有关安排部署抗击雪凝工作的重要会议报道、有关领导对抗击雪凝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区抗击雪凝中的重大活动(“抗雪凝、献爱心、温暖进万家”主题活动、“迎战雪凝、情暖乌蒙”赈灾义演、重建家园万人誓师大会)、我区接受全国各地及区内捐赠情况综述、全区总动员迎战雪凝保民生(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指挥部、电力供应指挥部和燃油、食品等物资供应及维护市场秩序指挥部,群众生活救济救助地质灾害、工程抢修保障指挥部,平安及紧急救援指挥部等八个指挥部的工作情况综述)、我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紧急行动,打响恢复重建攻坚战等内容组成,特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毕节试验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抗灾救灾的良好精神风貌。杂志社全体采编人员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在短短6天内就编辑完成了“2008•毕节试验区迎战雪凝”特刊,特刊的推出,对于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鼓舞全区人民夺取灾后重建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探索“立体办刊”的思路
  《毕节试验区》杂志是中共毕节地委的机关刊物,要使其作为重要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得到发挥,就必须走“立体办刊”、“社会办刊”的思路,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杂志,为办好杂志建言献策,从而喜爱杂志,使杂志发挥应有的宣传作用。2007年10月,在《毕节试验区》杂志推出第二期后,杂志社就开展了“《毕节试验区》进社区”活动,给毕节市的桂花社区等党支部送杂志,让广大的基层党员了解中央、省委和地委的声音,受到了社区党员的好评。为了扩大杂志的阅读面,杂志社随即开展了“《毕节试验区》进警营”、“《毕节试验区》进宾馆”活动,在每一期杂志出刊以后,都给武警战士和宾馆的客房送一些杂志,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增加更多的阅读终端。半年多过去了,武警毕节地区支队还把《毕节试验区》作为区情教育的重要教材,组织广大官兵学习,使官兵对毕节的历史概况和民族风情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广大官兵热爱毕节试验区、建设毕节试验区的激情。
  为了配合6月29日至7月3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现场会的宣传报道,本刊积极与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协作,策划、编辑、制作了《毕节试验区•烟草专辑》(增刊),增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生动地反映了毕节试验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蓬勃开展的喜人景象。当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全国各省市区烟草系统的200多名与会代表拿着增刊来到毕节试验区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大方县双山镇高坪村烟叶工场和平原村烟叶工场参观时,都对增刊的策划、编辑、制作水平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毕节试验区》创刊已经一年,一年来,《毕节试验区》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央各部委及上海、重庆、广州、深圳、苏州、贵阳等城市,她已成为毕节试验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联络乡情的温馨纽带。一年来我们有付出、有艰辛也有收获,我们将会把这些化作前行的动力,滋养《毕节试验区》的容颜,让她与日新月异的毕节试验区一样精彩。(作者单位: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