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在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0月8日
在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8日
作者:中共毕节地委书记 秦如培  发布日期:2008/11/20 阅读次数:
生态毕节 (张卫东 摄)
同志们:
  今天,地委、行署在这里隆重召开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毕节试验区、安顺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大主题”深化改革试验,推动了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20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使试验区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335.45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55.06亿元,年均增长18.1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1.2、1.09和1.5、0.44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三。初步形成了“两烟”、电力、煤炭三大支柱产业,烤烟达170.5万担,卷烟达40万大箱,成为全国第四大优质烟区;电力装机容量806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年产量达3000万吨,成为全省第二大煤炭工业基地。
  (二)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反贫困成效最显著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同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坚持开发式、搬迁式、参与式、救助式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三治并举”、“五子登科”、实施项目辐射带动、培植绿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等发展路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3公斤提高到351公斤。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加到2458元, 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公斤、84元,恩格尔系数从72.6%下降到5 5 . 1 6 %。绝对贫困人口从345万人减少到4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7 .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0197元,年均增长14.4%,恩格尔系数从62.89%下降到40.26%。
  (三)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2 0 年。2 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创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的模式,通过实施《中国3356》、长防、长治、珠治、天保、退耕还林、“四园三场”、“三林一茶”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累计造林144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35.92%,比全国高出17.71个百分点。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坡改梯、水土保持等工程,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13平方公里,土地侵蚀模数从每平方公里5446吨下降到3389吨,每年减少流失量1600多万吨,不仅增强了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两土”,彻底取缔“十五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不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
  (四)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全区人口出生率从28.09‰下降到14.31‰,比全省多降3.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47‰下降到7.8‰,比全省多降3.2个千分点。据初步测算,20年来少生139万人,减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500多亿元。“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了毕节学院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提高到6.2年。每年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左右。初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4%,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五)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建成了贵毕高等级公路、大纳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等,黄织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已开工建设,全区公路里程从4484公里增加到15894公里,等级公路从950公里增加到6346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6.1%的村通公路。通过实施渴望工程、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烟水配套工程等,解决了39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人均稳产高产田土从0.2亩提高到0.36亩。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全区各类文化事业机构发展到213个,250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1500多个村建立了图书室。基本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无房居住的问题,消除了不遮风雨的“杈杈房”,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9平方米增加到22.78平方米。
  (六)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把改革开放贯穿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一方面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促进发展。按照“建设小区、推动大区”和“小试验,大方向”的要求,紧扣“三大主题”,根据每个时期改革试验的重点,进行了“人地挂钩”、人口控制综合治理、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小额信贷抑制返贫、小城镇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口、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全方位的开放打破封闭、促进开发。广大干部群众克服了“满足现状、自我封闭”的自然经济观念和“怕吃亏、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小生产狭隘思想,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引进了美国汉氏、华电、兖矿、永煤、新希望、宜化、西部控股等一批国内外优强企业,累计投资近500亿元参与我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解决了开发建设过程中人才、资金、技术等缺乏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后劲。
  毕节试验区20年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直各部门、深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地委、行署,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二、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大胆探索实践,在不断总结完善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20年弹指一挥间,20年风雨兼程。回顾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试验主题。20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按照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创了一条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探索之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一理念不动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以破坏生存环境等为代价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初步摆脱了长期困扰我区发展的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恶性循环,跳出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落后怪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沿着科学发展方向的奋进之路。
  (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注重汇聚各方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始终如一地把探索试验区的科学发展之路作为历史责任,把推进毕节试验区的改革与发展作为重要事业,把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毕节大地作为他们合力扶贫攻坚的试验场。他们不仅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指导试验区制定1989—2000年、2008—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和若干子规划,提出发展“两烟”、生态畜牧业、绿色林果业、煤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的思路,帮助我们提高了决策水平,而且促成了铁路、公路、水电站、火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帮助引进项目80多个,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各类干部1.75万人次,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为毕节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贫困地区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成功范例。
  (三)必须坚持实行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20年来,全区上下坚持实施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粮食单产,逐步解决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壮大“两烟”产业,逐步解决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的问题;坚持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能源、原材料等优势,逐步解决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坚持发扬拼搏进取精神,不断改善交通水利条件,逐步解决发展受基础设施制约的问题;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逐步解决生态恶化的问题;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层级管理体系,逐步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问题。
  (四)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注重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改革试验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改革试验,先后开展了“双带”、“双培”、“1234” 党建工程、“四有四无”党支部建设、“三创三强”、“两强化双工程三建设”、“六个一工程”、“三级联创”等一系列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必须坚持大力弘扬试验区精神,注重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迈出新步伐。20年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精神”的指示,大力弘扬 “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 的试验区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勤于实践探索,敢于攻坚克难,始终围绕“三大主题”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在各种条件十分艰苦的乌蒙山区谱写了一幅幅战胜贫困、改造环境、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壮丽篇章。
  三、紧紧围绕“三大主题”继续改革创新,奋力开创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9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毕节试验区、安顺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大会,根据宗源书记在会上提出的试验区在“思想解放要有新的更大成效,发展环境要有新的更大改善,深化改革要有新的更大突破,对外开放要有新的更大发展,干部队伍建设要有新的更大加强”等重要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节试验区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大主题”为主要抓手,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动摇,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 %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试验区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贵州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在充分肯定毕节试验区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科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总量比较小、人均水平比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建设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敏锐地看到,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二是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国家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对试验区的大力支持;三是国内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开发试验区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契机;四是一纵一横的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等的开工建设为试验区经济的大发展正创造越来越有利的条件;五是全区人民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成为试验区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这些机遇,全区上下一定要千方百计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一定要奋发有为而不可无所作为,一定要紧紧围绕已经明确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着力在创新发展思路上取得新成效。胡锦涛同志在试验区创建之初就强调:“解放思想要贯穿于试验的全过程,要自始至终抓好。”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试验区20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讲在于坚持把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与毕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实践证明,思想上的障碍,是束缚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我们同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解放思想,必须坚决克服四平八稳、因循守旧,必须坚决克服坐井观天、狭隘封闭,必须坚决克服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必须坚决克服拖拉散漫、敷衍了事,为改变试验区落后面貌、追赶发达地区而拼搏进取。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科学意识,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贯穿于改革试验的全过程,体现在试验区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之中,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一核心来推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来推进体制机制的大创新,来推进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的大提高。我们只有把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创新的动力之源、集聚能量的现实之需、推进发展的根本之举,在敢闯、敢试、敢冒上显本领,使毕节试验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深化“三大主题”上迈出新步伐,在探索实践上创造新经验,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科学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二)一定要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着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贵州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试验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试验区成立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总结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探索试验为路径,始终把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毕节试验区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作为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力争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地壮大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地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千方百计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地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省推动科学发展的试验田。
  (三)一定要坚持“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着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贵州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划和实施之中,贯穿于环境保护治理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之中。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试验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到2010年生态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两烟”、马铃薯、特色农业、劳务经济等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生态畜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循环组合为突破口,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围绕交通、资源等要素,抓紧布局和建设一批工业聚集区,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和项目,积极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努力构建毕节(大方)新型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织(金)纳(雍)煤电磷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威(宁)赫(章)煤焦化工及金属冶炼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金(沙)黔(西)煤化工及绿色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煤炭生产规模突破1亿吨,到2020年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试验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力争到2010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2015年突破200亿元,使之成为我区新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咨询、餐饮、房地产、连锁经营、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五是要大力实施工程治理。积极探索推进生态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草海治理、矿区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美化、绿色通道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等“十大工程”,力争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让试验区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四)一定要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为试验区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宗源书记在省总结大会上要求试验区“必须真正成为一个开放的试验区”。一定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彻底打破长期形成的封闭格局和落后观念,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向国内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围绕试验区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大活动的招商引资,特别要抓住龙头项目,重点引进优强企业,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层次和水平。要围绕扩大开放的要求,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营造和优化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和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增强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扎扎实实地把招商引商与扶商安商结合起来,使试验区真正成为发展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尽快改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五)一定要坚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努力构建试验区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对外运输通道主骨架,对内运输通道的紧张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012年前毕节机场建成通航;2015年前建成厦蓉高速、杭瑞高速毕节段,形成南接贵阳、北连泸州、东接遵义、西连六盘水的高速公路骨架;力争建成成贵快速铁路毕节段以及煤炭运输专用铁路;到2020年,形成以毕节市为中心,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1小时到达各县城,2小时以内到达周边地、市的“交通圈”。二是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总投资10亿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扎实抓好烟水配套工程、“三小”水利工程、节水示范工程、金黔大型灌区和红旗、威西、宋官等中型灌区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变工程性缺水状况,到2015年完成5县市城市防洪和重点乡镇防洪工程建设,形成完善的城镇防洪体系,完成一批重点乡镇和洼地排涝的防洪减灾工程;切实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建成金沙胜天、织金大新桥、毕节龙官桥、黔西附廓、大方岔河等一系列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三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改造中低产田土,在2010年实现人均0.5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目标。四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数字毕节”工程。
  (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继续加大人口控制力度。继续推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强化社会制约与加大利益导向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继续降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质服务,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二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力争到2010年使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三是要切实加强卫生工作。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民办医院规范发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和保健水平,力争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1岁以上。四是要切实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要加大良种良法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和中药现代化工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五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落实好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切实解决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力争在4年内基本完成农村40多万户危房改造。六是要进一步抓好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核心,解决温饱与抑制返贫并重,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开发扶贫的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七是要深入开展好“和谐毕节”的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着力构建和谐矿区,认真实施好2008—2010年安全生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摘掉煤矿安全生产“重灾区”的帽子。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七)一定要坚持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着力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继续积极向中央争取对试验区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2007〕29号文件规定的关于支持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善于在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下功夫,力争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组织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在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要继续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开发扶贫的新机制、人口控量提质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煤炭等资源开发综合补偿和生态建设的新机制,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机制。二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统筹城乡规划,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城镇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抓好户籍制度、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新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功能,把毕节市(含大方)建设成为人口达10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黔西、织金、威宁县城要按照中等规模的旅游城市来建设,金沙、纳雍、赫章县城要结合自身特点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大力抓好小集镇与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三是在探索金融创新上有新的突破。扶持壮大村镇银行,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加快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及农业资金互助社设立的步伐,努力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积极筹办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建设债券,着力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紧缺问题。积极推动支持区内企业上市。四是在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紧紧围绕深化“三大主题”加强党的建设,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化“三大主题”实践,实现毕节经济腾飞,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努力培养锻炼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解放、胸怀宽广、心系群众、战斗力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强有力地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各方面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来。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推进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三)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宗源书记指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五湖四海、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从基层、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选拔优秀干部。
  (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不弄虚作假。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考核,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部署执行到位、取得实效。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和试验区精神,始终按照“工作创一流,目标争第一”的要求,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要满怀激情,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在“比、学、赶、超”上谋划新思路,实现新突破。
  同志们,回顾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倍感自豪;展望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坚定地担负起试验区新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争取各方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奋发图强,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