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甩掉包袱阔步前进——毕节地区供销社改革发展纪实
甩掉包袱 阔步前进
——毕节地区供销社改革发展纪实
作者:本刊记者 孔维军  发布日期:2008/9/30 阅读次数:
地委书记秦如培在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金沙县委书记赵牧的陪同下视察金沙县禹谟供销社酱醋厂
地区供销社组织春耕农资配送车队开赴乡镇
村民兴高采烈搬运化肥
  连续亏损 陷入困境
  
  毕节地区供销社始建于1951年,建社之初乃至整个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顺应了历史需求,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商品流通和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独领风骚、一枝独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鼎盛时期,全区供销系统有基层社95个,县以上直属企业64个,分销店800个,2000多个经营网点遍布农村各个角落。在册职工8000多人,加上离退休职工2 0 0 0 多人,是一支拥有10000多人的队伍。
  由于受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因素影响,供销社与国营商业三分三合,历经坎坷。烤烟业务划出后,供销社元气大伤。全区供销社先后进行了“恢复三性”、“五个突破”、“六大发展”、“四放开”等改革,收效甚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入,具有明显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的供销社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服务功能和经营业绩受到严重冲击,每况愈下,债务缠身,连续亏损,至本世纪初,全区供销系统已连续亏损11年,银行债务和累计亏损共4亿多元。
  
  锐意改革 艰难突围
  
  2001年,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供销社企业改革的意见》(毕地党发[2001]25号)。在25号文件指导下,全区供销社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各级供销社始终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靠发展促稳定”的理念,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减员、减债、减亏、增效”的目标。通过拍卖部分低效固定资产和资产盘活等方式妥善安置了6000多名职工,保持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偿还了大部分银行债务,债务负担大大减轻。2002年一举摘掉亏损帽子,至2007年,已连续6年实现盈利。
  ——逐步恢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各级供销社始终把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的储备和供应作为为农服务的主要形式,储备和供应总量不断上升,流通方式不断改进, 便民措施不断完善。从2001年销售5万多吨到去年销售13.5万吨,年递增23%,市场份额达70%左右。销售中不断完善连锁配送、预约送货、农产品换化肥、赊销等便民措施。严格执行政府差率限价,尽力扩大对农民的让利空间,及时调控市场,减轻农民负担。据测算,全区系统直接或间接减轻农民负担每年达2000万元以上。
  —— 商品流通额大幅增长。各级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努力调整经营结构,拓展服务领域,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同时推进,服务领域逐步向农、林、牧、果、药、茶、矿等产业延伸,不断充实服务内涵和丰富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一批企业在创新中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全系统商品购销额的大幅增长,近几年商品购销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发展态势良好。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突出。各级供销社围绕种、养、加工,大力培育和兴办各种产业化项目,在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自身的发展探索和实践出一条有效途径。全区系统现有7个地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其中两个为省级龙头企业。金沙茶叶专业合作社、禹谟酱醋厂、大方响水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正在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
  ——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顺利。各级供销社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服务不断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物流不断增加现代元素、产业化和多种经营不断融入科学发展元素,部分企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毕节试验区大发展的机遇期,掀起了改制后的新一轮创业高潮。通过努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区供销系统共建商品生产基地30个近5万亩、专业合作社23个、股金服务部13个、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4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200个、农村零售超市28个、社办工业14个、加油站4个、煤矿1个。业务范围的拓展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使全区供销系统的服务体系结构发生了良好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经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科学发展 再上征程
  
  ——大力构建村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站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全区供销系统村级综合服务站以年均200个以上的速度递增,力争“十一五”期末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2015年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奠定全区商品双向流通的坚实基础。——大力构建商品零售超市。农村商品零售超市是实现商品零售业现代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民购物的迫切需要。全区供销系统以年均20个以上的速度递增,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商品零售超市覆盖50%以上的乡镇,到2015年覆盖所有乡镇并成为农民的购物中心。
  ——大力购建商品配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是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必备载体和集团化经营的主要途径。物流配送中心以年增1个以上的速度递增,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各县市供销社都建有农资配送中心。到2015年,建立起功能完善具有集团优势的农资及日用生活品的配送机构,为确立全区供销系统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做好化肥储备和供应工作。不断提高化肥储备和供应量,利用充足的化肥储备和优惠的价格平抑化肥价格,有效调控市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便民措施,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力争到2015年年储备量达8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15万吨以上,市场份额达80%以上,确立农资流通主渠道地位。
  ——大力兴建各类综合或专业交易市场。全区的交易市场建设比较薄弱,缺乏一批有较强市场功能和辐射能力的综合或专业农贸市场。各级供销社应将此列入发展规划,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新建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交易市场,为农村产品交易和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为全区的农村商品流通作出贡献。
  —— 大力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把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通过经济协会把相关专业合作社联结起来,把农民的剩余产品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推向市场,把农副土特产品及时转化为商品,促进商品的双向流通。着重组建辣椒、马铃薯、芸豆、茶叶、药材、大蒜等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协会。力争到2015年全区各类优势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都有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协会。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为目标,精心培育产业化经营项目,逐步做强做大,使之成为能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企业,提升全区供销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力争到2015年全区供销系统地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个,省级龙头企业达5个。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