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围绕三大主题夯实发展基础——织金县20年试验建设成效及启示
围绕三大主题夯实发展基础
——织金县20年试验建设成效及启示
作者:本站  发布日期:2019/3/20 阅读次数:
黄织铁路开工动员大会现场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年来,织金县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中央、省、地有关精神,扎实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使全县贫困面貌逐步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口增长过快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各项工作逐年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试验建设成果丰硕
  (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1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9.91倍,年均增长13.59%;人均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412元上升到2007年的2632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39倍,年均增长10.85%。2007年全县GDP增长14.25%,高于全省水平。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从1988年的59.3:20.1:20.6调整为2007的25.26:33.99:40.75,2007年完成工业产值17.31亿元,与1988年的0.9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16.0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利润总额1113万元,年均增加18%,标志着全县的发展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粮食产量达到34.29万吨,是1988年11.37万吨的近3倍,基本解决了长期缺粮的突出矛盾。财政收入为4.88亿元,是1988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54%;农民人均纯收从1988年的196元上升到2111元,特别是从1999年至2007年,年均增幅达6.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22.96元,三项收入与全省的差距不断缩小,整体经济实力从全省后列跃升到全省第32位。
  (二)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1988年以来,织金县紧紧依托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坚持把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保护生态环境同开发利用资源结合起来,寓生态建设于农业发展之中。先后实施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中国3356》造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长治”工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示范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工程等。这些工程全面带动了生态建设,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90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天然林保护管理180万亩。在林业工程的带动下,森林面积从1988年的37.5万亩增加到19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3%提高到40.07%。1997年以来,累计完成坡改梯30万亩,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县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12.61万亩。2007年启动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绮陌乡已试点结束,目前已在全县铺开,已经完成外作勘界工作。通过开展绿肥转化利用试验,全县绿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左右,转化利用面积从6万亩增加到15万亩,累计建沼气池近万口。通过抓绿肥种植、转化养畜、配套建设沼气池,形成了“绿肥—畜(禽)—沼气—还田(或水产养殖)”的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农村循环经济新理念逐步形成,并日益凸显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全县有上万农户率先进行“循环经济”生态住宅建设,形成了一批“绿化+住宅+养殖+沼气+种植”五位一体的高标准“生态家园”。珠藏、官寨、后寨、三塘等乡镇积极发展林下种草、林下养殖、养畜,在改善生态、保护水土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实向好发展。2008年上半年,织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17‰下降到4.49‰,近20年来少生人口14.7万人。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从1988年的59.61%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的97.3%。2005至2007年投入资金1150万元用于各乡镇计生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07年全县创“省优”计生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据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每万人中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58人,高中和中专程度276人,初中文化程度1344人,小学文化程度4826人,分别比1988年增加43人、102人、428人、1683人,全县15周岁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为0.31%,比1988年降低了42.93个百分点。伴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日趋合理,广大劳动者自主创业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以“校企联合、校农联合、校校联合”为主要办学模式,大力培养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适用人才,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2004年至今已经向外地有序输出1万余人,就业率达97%,加上自发打工人员,全县共计务工收入达4.5亿元,返乡创业人数逐渐增多。
  (四)农村贫困状况有较大改观。20年来,织金县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85.29万元,扶持项目972个。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96元增加到2008年的2111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55.03公斤增加到374公斤,相继有27.56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33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重点解决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各村特色产业培植凸显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1994年以来,全国工商联在织金县开展了以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招工扶贫、光彩事业扶贫、人畜饮水、干部培训为重点的一系列帮扶活动,并积极为织金的扶贫攻坚战略出谋划策,不间断地从技术、资金、项目和劳务输出等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帮扶,推动了织金社会进步和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据不完全统计,18年来,全国工商联及热心帮扶织金的民营企业和个人,为织金捐款和投资近2400多万元,捐物近500万元,实施各种项目90多个,建光彩学校或教学楼10所(栋、间),培训县乡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各类技术人员达4000多人次,资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7300余人,修建小水窖近2000多口,解决近1.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上升到101.31%,适龄儿童入学率从1988年的69%提高到99.14%,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复查,目前正在准备迎接“国检”。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0.69%和82.18%。全县2008年上半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9.68万人,参合率96%。32个乡镇卫生院修建完毕,共投入资金993万元,防氟工作投入资金2918.02万元,共计改炉改灶8万个,涉及全县32个乡镇。农村贫困人口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共计投入资金3.5亿元对城镇路面、广场、文化古迹等进行改造,修建新华路、西环路。黄织铁路工程已接近尾声,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已开工,火电厂、煤化工、磷化工等大项目的争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地委、行署已下达了毕节地区织金磷煤电化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办公室的机构编制,并配备了班子,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旅游产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开展,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字上做好远景规划,夯实基础设施,抓好生态保护,积极筹备在织金县召开的全区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08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3.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5亿元,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330%和420%。

  科学发展全面落实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处理经济、生态和人口关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以开发优势自然资源来实现开发式扶贫。坚持“边和贫困作斗争,边扩大生态张力”,坚持“把经济搞上去,把人口过快增长降下来”,使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协调发展。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突破,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大项目托起织金的理念不动摇,大力开发矿产、生物资源,培育壮大矿产品深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寻找富民兴县的结合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为试验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柱。
  (三)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外引内联力度,着力改变封闭的经济社会结构。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苦干实干。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广泛开展横向联合,继续保持与全国工商联、民主党派及深圳市委驻深工委等合作与交流,为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抓好子课题试验,以改革促发展。按照“发展有规划、改革有方案”的要求,通过建立课题小组,选择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试验,以“积累经验,探寻路径,规避风险,减少震荡”为目标,富有成效地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较好地发挥“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

  “三化一基”引领未来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落后,使织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边缘化”地带,部分项目需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较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
  下一步织金县将紧紧围绕“三化一基”工作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围绕“加大拆迁力度,加快路网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倾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产业服务设施。二是围绕抓项目,使煤化工、磷化工、火电厂尽快落户织金;抓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基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抓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快工业化发展。三是围绕“打造农业基地、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品牌营销、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资金封闭运行,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围绕“黄织铁路、厦蓉高速公路、黔(西)织(金)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大新桥水库、烟水配套、农网改造、用电双回路工程”等加快破解织金县发展的“边缘化”问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