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方县20年发展纪略
立足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大方县20年发展纪略
作者:大方县新闻信息中心 郑吉平  发布日期:2008/10/1 阅读次数:
大方火电厂
  1988年6月,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和定位,在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的参与和支持下,国务院批准在毕节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作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一块试验田,20年来,大方县在“三大主题”的实践中大胆尝试、上下求索,努力寻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有效路径。
  试验建设成果 2007年,大方县生产总值达362044万元,是20年前的7倍,粮食产量达34.52万吨,是20年前的3倍,财政收入达51866万元,是20年前的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75元,是20年前的5倍,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366公斤,比20年前翻了一番,贫困人口比20年前的55.85万人减少48.25万人,森林覆盖率达33.67%,比20年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年少生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到7.96‰,比20年前下降7个千分点。总体来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开发扶贫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口高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开发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传统农业的突破 一是从“大”到“小”。大方是农业大县,土地一度种到山巅。2000年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后,至2007年,全县坡耕地累计退耕还林17.38万亩,生态农业初见端倪。土地去莠存良,将农业生产的无效投入转移集中为有效投入,变农业对生态的破坏、掠夺为生态对农业的保护、涵养,使广种薄收变成了少种多收。二是从“粗”到“精”。上世纪末,农业机械和假植、温棚、喷灌等先进技术开始在大方推广应用,山区农业局部步入现代化,尤其现代烟水农业发展迅速。而此前,一些偏僻地方还是刀耕火种。20年来,大方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过渡,科技兴农普及到深山区、石漠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三是从“普”到“特”。20年来,在科技兴农稳固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从单一的粮食种植到农业综合开发,从遵时循季到反季节种植,水果、蔬菜、中药等特色种植逐渐形成产业,大方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是从“短”到“长”。通过多年摸索实践,找到了“种—养—沼—种”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渔—粮—牧—林”等“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种—养—加—销”等“梯形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了土地复合利用和附加产出效益,奠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煤电工业的兴起 一是“解包袱”。采取破产、承包、合并、参股等办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不仅改活了企业,也解决了企业内部体制遗留问题,丢掉了多年来政府对企业的负担。二是“种梧桐”。摸清资源底数,营造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开发。十年争取,大方火电厂立项上马,从而拉动煤炭资源开发,煤炭资源开发又使煤化工前景看好。确立重大项目拉动、招商引资带动、城镇经济推动“三动战略”后,大方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短短两三年胜过过去几十年。三是工业反哺农业、拉动城镇建设、催生第三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在工业强县的道路上,大方决不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牺牲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坚决关闭了炼硫企业,取缔了非法煤窑,强化安全生产,确保发展安全。
  旅游产业的起步 第一,打造“三名两节”。近些年来,大方围绕旅游大做文章,以名人、名城、名胜和杜鹃花节、奢香文化节为载体,相继推出以山水景点为主的“绿色游”,以革命遗迹为主的“红色游”,以民族风情为主的“乡村游”,以历史文化为主的“探访游”。第二,进行市场运作。把“旅游”当成一种特殊商品,大方在全区率先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公开招标,将部分景区开发权有偿出让给有实力、有经验的旅游公司经营,由企业出资承办、协办“两节”活动。
  寓开发于扶贫,寓扶贫于开发 抓住三次历史机遇,实现三次脱贫跨越。一是抢抓1986年全国范围大规模扶贫开发的机遇,半数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二是抢抓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扶贫攻坚,于1997年提前3年总体越过温饱线;三是抢抓2001年至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走出救济扶贫误区,依托开发科学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调动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思想问题;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坚持劳动力转移培训,解决能力问题;变就业压力为创业竞争:创造条件鼓励扶持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打拼创业,解决阵地问题;变“撒”为“捆”: 统筹人、财、物力捆绑使用,解决机制问题。一体两冀,注意结合。以整村推进为“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翼”,扶贫开发与人口控制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科技兴农相结合,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与民族民政工作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对口支援相结合,定点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党派联系,东西协作。自1995年定点帮扶大方以来,农工民主党在大方广泛开展智力支边和卫生扶贫,为大方扶贫开发作了大量工作。对口帮扶大方的深圳市自1997年捐资1100万元帮助大方发展教育事业以来,对大方的科教扶贫从未止步。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一“退”天地宽。1989年至2000年,完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面积93.8万亩。2000年至2007年,完成退耕还林及造林52.38万亩。扔掉“鸡肋”,大量劳动力从贫瘠的土地上突围出来,或外出务工,或就地创业,一举几得,“退”出一片新天地。一“治”穷根除。以小流域和石漠化治理为重点,到2007年底,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边治理,边进行山、水、林、田、路农业综合开发,不仅消除了贫穷的生态根源,而且使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一“转”效果好。退耕还林如何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果品、食用菌和中药种植,“中药猪”、“退耕鸡”、“山地牛”、“草地羊”养殖,以优质山泉和环保作物为原料的特色食品加工,以“农家乐”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和生态度假等,将生态效益转化成了经济效益。一“改”劲头高。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政策,实行分类管理,健全补偿制度,调整林产结构,调动生态建设积极性,巩固和扩大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变人口包袱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首先,观念干预加宣传导向,转变“中国第一观念”。通过灌输使育龄人群自身“观念交锋”,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引导,生育管理对象“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已经转变,替之“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自愿放弃政策允许的二孩生育的农民越来越多。其次,政策干预加利益导向,破解“天下第一难题”。 由突击型向经常性管理服务转变,建立经常性管理服务机制;由抓手术为主向强化人口控制转变,建立人口计划管理机制;由行政制约向依法管理转变,建立依法管理机制;由处罚超生向奖励少生转变,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建立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由计生部门专抓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建立综合治理机制,计生工作由难渐易。第三,优质服务加医教提升,优化“社会第一资源”。配齐配全配强乡村站室技术设备,推行村(居)民计划生育自治,出生缺陷干预、生育咨询、优生监测、知情选择,计生设施现代化、工作人性化、管理服务化。教育“两基”达标验收,劳动力技能培训,“合作医疗”全面推开,“整脏治乱”长期坚持。从“生”到“育”,一系列综合措施既控制了人口数量,又提高了人的素质。自2006年成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后,目前,大方县正在争创国家级先进县。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宏观与微观。小试验,大方向,给县情一个正确的定位,找准发展的问题和发展的优势,科学制定奋斗目标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文化立县、农业稳县、商业富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总体战略思路。全县上下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提出“处处都是大方窗口,人人关系大方形象”的全民理念。长期与短期。近期作示范,远期探路子,扶贫帮困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一边积累,一边建设,既要争取跨越式发展,更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硬件与软件。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一手抓招商引资开发,一手抓投资环境和服务水平;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开发,一手抓保护。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