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敢叫天堑变通途磅礴乌蒙看水西——黔县交通发展20年巡礼
敢叫天堑变通途磅礴乌蒙看水西
——黔县交通发展20年巡礼
作者:执笔:罗兴祥  发布日期:2008/9/26 阅读次数:
贵毕路六广河大桥
  黔西县地处贵阳至毕节之间的中间位置,是毕节地区的东大门,总面积2554.1平方公里,总人口86.94万。1988年以前,黔西连接外面的通道仅靠横贯县境70公里的国道321线,且路面等级低。县内也仅一条县道黔金线,路面均为泥石结构,凹凸不平,通行能力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的“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以来,交通建设更是成为开发扶贫的先决条件,“要致富、先修路”成为毕节试验区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
  贵毕公路 : 黔西发展的外部大通道
  1998年,毕节地区600多万人民终于盼到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经过建设者3年的艰苦奋战,贵毕公路于2001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
  贵毕高等级公路起于贵阳扎佐,止于毕节市,途经修文、黔西、大方、毕节四县市,全长179公里,共有桥梁151座,成为“桥梁最多的高等级公路”而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其中特大型桥梁9座,最大的是黔西与修文交界处的六广河大桥,该桥长564.2米,高305米,墩高90米,桥高与墩高均属全国第一。贵毕公路从黔西东西方向横贯全县,里程64公里,成为毕节地区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大大缩短了黔西至毕节、黔西至贵阳乃至西进四川东达广西出海的里程,贵毕高等级公路的建成为黔西县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交通条件。贵毕公路黔西境内途经素朴镇、钟山乡、谷里镇、城关镇、林泉镇5个乡镇,并分别设有互通式立交的进出口通道。凭借着优越的交通条件,素朴镇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成效突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钟山乡也抓住机遇,小城镇建设乘势而上,成为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之一,同时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经济综合项目示范乡。黔西县城市建设更是得益于高等级公路的便利,已初具规模的新城区正出现在黔西县城贵毕路黔西收费站周边地区。黔西境内的贵毕路、黔金线、黔织线、清毕线3条县际公路,使黔西形成了外部交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格局。
  运煤公路:大项目支撑经济腾飞
  黔西县的运煤路建设包括火电厂运煤公路和矿山公路,矿山公路始建于2001年。从2001年至2004年间,为了争取火电厂项目,必须要把煤矿建设好,而煤矿建设的基本条件除矿井自身建设外,矿山公路的建设就是必备的条件。县政府调整政策,加大矿山公路建设的力度,筹集资金866万元,用4年时间完成了七里半至郁家寨2.5公里、鸭池河煤矿1公里、汪家寨至石桥1.5公里、谷里收费站至青龙煤矿2.1公里、小春湾至顺发煤矿等9条26公里。全县到2007年底共开采煤炭322.39万吨,矿山公路的畅通,基本保证了黔西电厂燃煤运输和煤炭外销运输。电厂运煤公路即场外公路,是火电厂场外运煤主通道,完全由县财政筹资修。一期工程由野坝起点,经由城关环城至甘棠(火电厂)至谷里(接青龙煤矿),总里程达40.2公里,按照部颁二级标准修建,由县财政总投资1.1亿元。路基宽度12米,从2003年4月动工至2006年6月全面竣工。这条路的修建从筹资到工程工期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及时有效地为火电厂建设所需的大件运输提供了保障,使火电厂的建设工程按时顺利进行,同时在电厂建设完工发电后,有效地保障了300多万吨电煤运输需要。二期工程谷里至太来方家田煤矿32公里、谷里石桥至羊场27公里、县城南环线五里牌至驮煤河15公里、谷里至桂箐8公里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部份工程已完成立项招标工作。运煤公路被人们誉为“金钱路”,是黔西县大煤矿与火电厂连结的纽带,一车车的“乌金”从矿山运到发电厂,煤炭变成电能通过“空中走廊”输送到广东,照亮千家万户。一路“乌金”,一路财源。仅此一项,2007年煤炭税费收入达1.0383亿元,电厂交纳税收2.2226亿元。每天至少有500辆运煤大车来来往往,到处充满商机,餐饮业、服务业蓬勃兴起,农村经济作物也驶上了早、鲜、快的市场快车道,农业农村经济也搭上了这条“金钱路”。
  乡村油路:新农村建设的小康之路
  中坪镇是黔西边远乡镇,距县城60公里,唯一进出通道是经重新碗厂沟至中坪的通乡公路,路况极差,沿深山河谷地带走势。每逢雨季,水毁严重,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万元资金进行修复,百姓出行极为困难,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坪镇政府和人大代表提议,接通永兴至中坪镇的公路,可贯穿该镇全境,缩短黔西县城至中坪10公里里程,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问题,同时又对中坪、永兴两乡镇经济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群众盼望修通该公路的心情非常迫切,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百姓万人签名请求县委、政府早日动工修建。2007年5月,两乡镇群众主动调出土地,拆迁房屋,3万多人次义务投工投劳,部分路基打通。县委、政府顺应民心,决定修建永兴至中坪公路。该公路全长40公里,设计宽度8.5米,总投资2500万元,于2008年竣工。这条乡村铺油公路途经三个乡镇11个村,受益人口达4万多人,对沿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为了使黔西县的经济能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决定将全县通乡油路的建设提前到2008年内完成。仅2006年至2008年3年的时间内就相继实施了素朴至太来、桂箐至协和、龙塘至中建等12条184公里的通乡油路建设。随着2007年林泉镇大兴至韦寨6公里通村油路的完工,全县共完成了86条671.5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总投资3357万元。全县乡村可望在2008年内基本完成公路改造、改建、新建任务,公路级别等级和交通状况将大大改善。全县涌现出了一批省、地、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有省级示范点韦寨村,地级示范点芭蕉村、双桥村,县级示范点化屋村、营山村,以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联系建设示范点古胜村等。一批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鲜花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果园、蔬菜种植基地应运而生。
  旅游公路:让好山好水好风光成为“摇钱树”
  新仁民族乡化屋村地处深山峡谷之中,是一个充满奇山秀水、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化屋村又叫化屋基,有山水秀丽的东风湖为主线的风景区,景区有八仙溶洞、水西坐佛、天竹奇峰、哈冲燕城、灵猫戏鼠、水西姑娘、大鹏展翅等集雄、峻、险为一体的峰峦,因其湖水之清,峰峦之秀,被命名为“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村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那偏僻而自然的村寨有蜡染刺绣服饰,优美动听的多声部民歌,古朴而极富内涵的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舞等舞蹈充分展示了歪梳苗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其历史之悠长和内涵之厚重,1993年,新仁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
  如此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苗族歌舞之乡”,2006年以前基本不通公路。因为化屋地处深山峡谷,过去到化屋之艰险有“手爬岩”之说,或者就是从东风发电厂临时码头乘船前往化屋,交通十分不便。尽管2005—2006年已修建一条4.5米宽的通村公路,但通行力也非常有限。为开发这块深藏的旅游瑰宝,县委、县政府积极筹资600万元,新建新仁至化屋7.5米宽14公里的通村油路,于2007年4月动工,2008年完工。这条公路从东风湖到山顶落差达150米,长2.5公里的公路,有28道拐,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俯瞰28道拐,就是一道奇妙的风景。如今的化屋基民族风情园、歌舞表演场、农家房屋改造、码头、游艇等设施已基本完善,到化屋基游山玩水已成众游客的计划之旅。随后的水西森林公园、洪水解放村乡村旅游、水西湖等7条旅游公路都按路基宽8.5米、路面铺油的标准建设,并逐步建成通车,加上交通条件较好的百里杜鹃森林公园、柯家海子淡水群等一批旅游景点,黔西县旅游初具规模,好山好水好风光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据旅游部门统计,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6万,旅游创收达2.3亿元。
  城乡客运:营造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
  随着全县公路建设不断加快,道路里程不断延伸,道路路面等级不断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公路建设相得益彰,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物流、客流的增长迅速,使得已经运行了十年的黔西客车站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4月投资360多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的公用型车站在新城区莲城大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省县级占地面积最大的公用型客车站。同时从2003年起在交通条件好、客流量大的钟山、甘棠、五里、金坡、红林、新仁、素朴、大关、林泉、金碧等10个乡镇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3000—5000平方米的乡镇客运站。到目前为止,全县有客运企业3个,经营一、二、三、四类客运班线76条,有各类客运车辆570多辆,基本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站管车”的目标,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而且还为群众创造了安全、舒适候车和乘车的环境及条件,实现了公共交通设施覆盖面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
  黔西县境内和边界有洪家渡、东风湖、索风营、六广河、沙坝河5大库区,水路运输发达。黔西是毕节地区水运大县,到2008年,全县通航里程10条达320公里,有100T级码头一个,各类渡口20个,有29艘机动船和快艇。
  陆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物流、客流得到大幅度的增长。20年来,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实践,使黔西交通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而黔西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又促进了黔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