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地委委员、中共毕节市委书记 周 荣  发布日期:2008/9/21 阅读次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要求,结合毕节市的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总抓手和切入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把握市情,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毕节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市人工造林46.95万亩,封山育林34.3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8.0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59万亩,宜林荒山改造14.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623.32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26.9%;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2.63%提高到2007年的32.13%。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是: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人均森林面积低,而且森林林分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说,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大方向,创造了大环境。从省内、区内看,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今年是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帮扶的力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以石宗源书记任组长,林树森省长及省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为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毕节试验区到2010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地委、行署制定了试验区今后20年发展规划,我市的煤电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了试验区发展计划,这为我市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契机。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政绩的理念,把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一手抓生态环境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原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使自然资源得到经常性的保护和涵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座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城市的GDP,还要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在努力提高居民收人水平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目前,地委、行署对我市城市建设高度重视,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在抓紧完成“一河两园六路”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南拓北展、东进西控的原则,开工建设草海大道、百里杜鹃大道、望城路、南环东路,配合地委、行署抓好南部新区2号路和7号路建设。完成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维修改造一期工程。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老城功能,加快老城区建设步伐。加强土地资产运作,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的融资平台作用,提高土地供应市场化配置程度,通过依法回收、征用、收购、置换等方式,增强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二是要切实推进中心集镇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建、村级经济组织参与”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索实践,重点突破“三镇三村”建设,即撒拉溪镇、普宜镇、清水铺镇和三板桥办事处灵峰村、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观音桥办事处塘房村。三是要强力推进城市管理。要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总体要求,以“整脏治乱”为抓手,着力加强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市容市貌秩序、户外广告秩序等重点难点的整治,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塑造试验区良好的“窗口”形象。
  当前,毕节市仍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十分重要和紧迫。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必须坚决摒弃那种把人与自然对立、让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要不断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找准符合毕节市实际的主导产业,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一是要切实加快煤电化产业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快热电厂建设,确保今年内两台机组发电。抓好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建成投产。启动煤化工二期工程和盐化工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35对新设置矿权和整合煤矿全面合法开工建设。二是要扎实推进“双池”(大方双山一一毕节鸭池)经济走廊建设和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新型能源化工、农业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现代农业基地。三是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动力帆骏马、煤海化工建设进度,加快现代烟草、物流中心和建材建筑、矿山机电、黔西北汽车城落地建设,推进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和生物制药项目建设,抓紧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建设。四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五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放水养鱼,用活用好地级城市的有利条件,优化服务,盘活商贸流通,提升三产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突出抓好以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服务业。要以创建“十佳餐饮名店”和“十佳特色餐饮店”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我市餐饮行业整体水平。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动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
  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功能,又有维护环境、涵养生态的功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节约和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变我市生态脆弱的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毕节市实际,一是要加快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立体气候和物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优势,切实抓好毕赤路、毕纳路、毕威路、贵毕路和二堡一小坝一海子街五条精品农业示范线建设,着力建设百万羽(头)优质畜禽示范基地、万亩核桃优质干果基地、万亩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切实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要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品牌。要通过产品认证、宣传、包装、推介等综合措施,把杨家湾大蒜、橙满园橙子、毕节大白萝卜、毕节天麻等打造成知名品牌,形成优势资源与品牌相融互动,产生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稳定粮食基础,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做强烟叶产业,切实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注重在控量提质和打造特色烟叶上下功夫;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特色经果产业。四是要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乡乡通油路。今年,市委、市政府先期举债垫资5000万元,力争完成240公里通乡油路建设。五是要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农业示范精品线、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培育,坚持政府指导、农民主导、典型引导,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切实抓好省、地、市示范村建设,努力探索符合毕节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