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毕节试验区:“西电东送”的重要战场
毕节试验区:“西电东送”的重要战场
作者:  发布日期:2008/11/5 阅读次数:
纳雍发电总厂办公楼
大方电厂控制中心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电力的发展。毕节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电力工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依托区内丰富的煤炭、水能和风能等资源优势,把以发展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开发建设作为全区的一个重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使试验区电力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电力建设成就显著
  我区电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承担着“西电东送”工程贵州主战场建设的重要任务,扮演“黔电送粤”的重要角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鼓的擂响,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有效引入了国电、华电、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省电力公司等国内大型强势能源开发企业,进入我区进行电力资源的开发。自2000年11月8日洪家渡电站开工建设以来,电力建设引资累计近200亿元,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的金沙火电厂、4×30万千瓦的黔北电厂、4×30万千瓦的纳雍火电一厂、6×30万千瓦的纳雍火电二厂、4×30万千瓦的黔西火电厂、4×30万千瓦的大方火电厂、120万千瓦的毕节煤电化一体化热电厂和3×20万千瓦的洪家渡水电站、3×20万千瓦的索风营水电站、3×12万千瓦的引子渡水电站等一批电力项目相继建成和投产。风能发电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电网建设、农网改造使毕节电业产输相联、水火风并举,水火调补的立体电业网络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12月11日,我区火电和水电装机容量达696万千瓦,该年的发电量达279.58亿度,是2000年发电量的 8倍多。如今,电力正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为试验区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
  二、电力建设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电力建设在拉动全区GDP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电力开发拉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0年8月1日,贵州、广东两省政府“黔电送粤”协议的签订,使一场大规模的电力资源开发全面启动。毕节和全省一样,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继洪家渡水电站开工后,索风营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黔北电厂、纳雍火电厂、纳雍火电二厂、黔西火电厂、金沙火电厂和大方火电厂等电力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有力拉动了GDP的增长。2004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GDP)196.03亿元,增长速度16.2%,全区发电量166.22亿度,增长76.25%,拉动GDP增长3.63个百分点。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64.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发电量279.58亿度,比上年同期增长28.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增加值为34.16亿元,占54.36%,提供税收6.09亿元,解决20多万人就业。电力开发对全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黔西县由于火电厂的投产而使财政总收入的增幅历史性飚升了67.25%;大方也因火电厂开始投产而达到36.46%的增幅;织金作为煤炭大县也在电煤的拉动受益中达到了36.23%的增幅。2005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31.95%;200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了40亿元大关,达到44.76亿元,同比增长28.58%,电力的发展大幅度增加了财政税收,成为我区重要的财源。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大方火电厂,让人顿觉豁然开朗:一幅宁静、舒适、幽雅、柔美的现代花园式工厂画面跃然眼前。大方火电厂位于大方县城西南侧7公里处的大方镇新铺村附近,是贵州省“西电东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项目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贵州中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项目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分二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按4×30万千瓦的容量实施,第二期拟按2×60万千瓦的容量实施。
  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自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作为工作重点,迄今为止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采用了烟气脱硫装置、二次循环供水系统和低氮燃烧器,高效静电除尘器等相关环保设备设施,充分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煤渣和煤灰等废弃物,用来生产砖、水泥、石膏等。火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基本达到相关环保要求。”10月8日该厂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自2006年7月22日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营运以来,现在已有3台机组同时并网发电,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往各地,为大方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今年,到目前为止,火电厂运行平稳,发展势头良好,发电量累计已达33.32亿千瓦时。
  2、电力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金沙、纳雍两县电力工业发展的实践表明,电力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煤炭开采、电煤汽车运输、装卸、汽车修理以及配套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发电厂的配套煤炭需求,可解决3万至5万人的就业问题。因此,毕节现有的火电项目仅配套煤炭就可解决30万至50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实现了农民收入连年稳步增长。金沙、纳雍、黔西、大方等配套煤矿的开工建设,给当地农民直接带来商机。2000年10月1日,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45.43亿元的纳雍发电一厂在纳雍县阳长镇三岔河畔破土动工。紧接着,装机容量为6×30万千瓦,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的纳雍发电二厂场平工程于2002年9月28日又在阳长镇的海座破土动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在纳雍考察时说,在一个镇建两个这样规模的电厂,不说在国内,就是在亚洲也是少见的。
  两座大型电厂的建成,大大拉动了纳雍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纳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清冷的阳长三岔河旁,在纳雍发电一厂建成后,厂房林立、车辆穿梭、人流如织;海座往昔小村寨里飘起的炊烟被发电二厂高耸入云的烟囱以及随时都散发着蒸汽的大水塔所取代,在厂区来往穿梭的运煤车辆让人感到无穷的生机。
  走进纳雍发电总厂办公大楼,只见从厂领导到各部室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在纳雍发电一厂,陪同记者到机房的该厂技术人员说,这里的工作是快节奏的,现代化程度高,基本所有工作都是采取全程电脑监控。走进主机房,感到地板在微微发抖,只见四台机组一字排开,轰鸣的机声完全把我们的说话声淹没了。集控室里,有一个大屏幕约占了一面墙的四分之一,屏幕上显示着生产流程中的各种数据。据介绍,这些数据代表生产中的各种情况。
  走出厂房,轰鸣的机声尚在耳边缭绕,仰望高高的水塔,只见水蒸汽在塔顶半空中白雾似地蒸腾着。然而就是在这蒸腾的白雾之下,许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把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出去。据介绍,去年一年纳雍发电一厂(1—4)号机组同时发电,发电量为660787万度;纳雍发电二厂发电量为399257万度。今年截至10月8日,发电量已达86亿度。
  位于黔北电厂工地附近的金沙县幸福村,过去是一个以种粮食为主的穷村。黔北电厂开工建设后,全村200多户人家都在进行劳务输出,劳务收入就达110万元。电力及相关煤炭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电力和煤炭两大经济支柱,使全地区2003年经济发展速度在建国50多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如纳雍县得益于装机240万千瓦的纳雍电厂的建设,在电厂动工后的第一年,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3年投产两台30万千瓦机组后,仅电力拉动的煤炭税费收入就达5492万元。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因此我区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电业兴、百业旺”。
  3、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煤化工建设
  贵州毕节煤电化一体化热电工程是今年毕节地委、行署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由贵州毕节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头步发电厂)承建,总投资12亿元。去年开工以来,得到贵州省政府、毕节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工程按计划进行,力争明年建成投产发电并供热,向试验区建立20周年献礼。9月29日上午,记者在热电厂主体工程回填现场看到,大型挖掘机正在挖掘土方,运输卡车来回穿梭,现场一片繁忙。陪同采访的贵州毕节东华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革新介绍,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工作, 2006年贵州省发改委批复了《毕节地区煤电一体化基地规划》,规划在基地内利用关停的毕节头步发电厂厂址建设2 × 15万千瓦的热电厂。
  毕节煤电一体化项目,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矿生产的优质煤供化工厂使用,劣质煤、煤矸石及煤渣作为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电厂锅炉生产的蒸汽发电后,供给煤化工厂和工业区的毕节化肥厂(毕节煤海化工有限公司)、毕节烟叶复烤厂(毕节顺泰烟叶有限公司)、毕节卷烟厂等工业企业用作生产工艺用汽;循环流化床锅炉产生的炉渣和粉灰,活性非常好,是优质的建材原料,供给工业区内的瑞安水泥厂、砖厂作为生产原料;电厂废渣、废水实现零排放,废气实现达标排放。此外,毕节属于高寒山区,《毕节市城市集中供热规划》计划冬季由热电厂向毕节城区进行冬季供暖。
  该项目采用2× 490吨/小时的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炉内石灰石燃烧脱硫,低温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同时,热电厂的建成,将关停毕节化肥厂和复烤厂、卷烟厂10台总容量为200吨/小时的小锅炉,关停头步发电厂2×65吨/小时的电站锅炉,总量达330吨/小时。每年节约标准煤113万吨,节约用水45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45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293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0吨,减少废渣排放63万吨。该工程的建设,填补了贵州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应用的空白,对推动我省煤及煤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电力产业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望未来,毕节电力发展呈现了很多新的亮点,其发展潜力有待我们挖掘。
  1、在煤电开发方面
  毕节地区具有丰富的地下、地表资源,仅煤炭保有储量就达247亿吨,为江南之首,煤电开发基础雄厚、前景广阔。据2003年贵州省电力公司对已建和在建的火电厂用煤量的测算,需电煤约4000万吨,相应配套建设煤矿的年产量需达8000万吨以上。就毕节地区而言,目前火电厂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140万千瓦,加上其它原因对煤的消耗,247亿吨的储量,估计维持总规模在1000万千瓦的火电厂的正常运转,50年内不成问题。50年对于突飞猛进的电力产业而言,将是一个多么辉煌的前景。
  2、在水电开发方面
  毕节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21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且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已建成和再建的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电站、引子渡电站的装机总量达156万千瓦,其它潜在小水电也将进一步开发,如威宁自治县牛栏江流域象鼻岭电站和洛泽河流域格老河电站,象鼻岭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去年年底报经国家长江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目前项目业主正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上报国家长江委员会审查。格老河电站项目目前已经云南和贵州两省发改委协商,形成一致意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两省发改委,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于近期对项目进行批复。一旦这些潜在的水能资源开发出来,最终装机总量约为200万千瓦的水电站的长期运转将成为现实。
  3、风能电力开发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贵州省气象局和贵阳勘测设计院从2005年开始,就对全省的风电资源状况进行了普查。已在西部威宁、毕节一带的高海拔地区,发现了4个可供开发的风电场点,可开发风电约200万千瓦。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全世界能源紧缺的今天,无疑是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杰作。目前北京华能集团已在威宁、赫章两县的雨磨山、百草坪、韭菜坪等建设10万千瓦风能高塔六座,同时拟将百草坪作为首期风能发电项目首选地区。深圳能源集团也对威宁自治县风能发电产生浓厚兴趣,并派专家到威宁自治县进行初步考查。9月上旬,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北京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与毕节地区行署签约金额达50亿元,投资毕节地区风力发电项目。
  我区电力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毕节试验区即将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在今后的发展中,毕节人将发扬试验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电力发展的远大空间,促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