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
作者: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  发布日期:2008/11/5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结合毕节地区“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毕节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一)工业化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6年,我区已实现了三次产业“二三一”排序的历史性转变,但从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指标综合分析,我区的工业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主要表现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扩大经济总量,促进其它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
  (二)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围绕工业强区的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工业发展机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我区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开发和引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坚持发挥优势,立足于我区资源、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四是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减少污染,发展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工业,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目标
  根据全区实际,确定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近期(到2010年)和中期(到2020年)目标是:
  近期目标: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5%,占GDP的比重达到39%左右,煤炭、电力、“两烟”等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煤、磷化工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全区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中期目标: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以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推动工业化,地区工业体系逐渐完备,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全区进入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阶段。
  (四)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是: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化工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机制。
  壮大工业规模。以资源优势为依托,集中力量发展工业,迅速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使工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因素。
  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煤、电、化工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巩固“两烟”工业,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产业格局;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型产业。
  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消除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工业快速发展增强动力。
  三、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优势资源,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按照巩固提高以卷烟为代表的优势工业、做大做强煤电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及磷化工、积极发展特色加工业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全区8大支柱产业。
  1、煤炭工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到2010年全区煤炭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
  2、电力工业。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布局,坚持水火并举,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火电,并创造条件发展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年,全区电力总装机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总装机680万千瓦以上,水电总装机达到140万千瓦以上。电力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3、化学工业。要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引进和支持一批优强企业,重点建设生态型煤化工和磷化工基地,不断提高煤、磷化工产业的集中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到2010年,力争煤、磷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左右。
  4、冶金工业。依托区内电力优势,大力发展高载能工业,重点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对区内丰富的铁、锌、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对钼、铜等金属矿产的勘探、规划和开发工作,促进区内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到2010年,冶金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
  5、建材工业。结合区内火电厂、煤化工及磷化工项目的建设,按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大对生产中产生的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的利用程度,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建材业,重点发展水泥工业、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在区内选择条件较好的2—3个点建设大型水泥厂。到2010年,建材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
  6、烟草工业。继续加大对卷烟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建成40万箱/年的联合厂房。新增一条3万吨/年打叶复烤生产线,对区内生产的烟叶基本实现就地打叶复烤加工。到2010年烟草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左右,烟草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继续得到巩固。
  7、制药工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培育中医药支柱产业和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的机遇,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业,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中西药制品和各类保健品,加快全区制药工业的发展步伐。
  8、农产品加工业。要发挥区内农牧产品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肉食、饮料、保健、绿色食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通过在全区各县市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创建名优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力争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六)培育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围绕强势企业,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关联,使强势企业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到2010年,力争建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4家和一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
  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力争在优势产业、强势企业中培育一批国内名牌产品。
  (七)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全区要把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重点,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和煤及电力、煤化工、磷及磷化工等为重点,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建设三大工业板块。
  一是推进毕节、织金、纳雍煤电磷化一体化工业板块建设。依托织纳煤田和毕节境内的煤炭资源、织金境内的磷矿资源,沿杭瑞、厦蓉高速公路、隆黄铁路等交通主干线,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以毕节煤电化一体化项目、织金煤电磷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为龙头,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步伐,积极促进区内关联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及联合。采用现代煤化工多联产发展模式,在毕节、织金、纳雍建设煤电化一体化、煤电磷化一体化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磷化工、建材等产业,形成以煤制油、甲醇、二甲醚、合成氨、磷铵、磷酸等多联产煤化工、磷化工产品。将能源转化与化工产品合成相结合,培育发展以无烟煤为原料的特色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提升区域内化学工业的整体素质及其竞争力。在延长煤化工产业链的同时,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是推进大方—黔西—金沙煤电化工业板块建设。依托大方、黔西、金沙境内的煤炭资源,沿杭瑞、贵毕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以大方、黔西、金沙的煤电化产业和煤矿、火电、水电、甲醇、二甲醚、合成氨、水泥等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发展合成氨及下游产品、甲醇及下游产品等煤基化工产品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原煤及洗选、电力、煤化工、建材等产业。三是推进威宁—赫章煤焦冶金及农产品加工工业板块建设。依托威宁、赫章的煤炭和铁、铅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依靠威宁煤焦化工产业区、赫章煤冶化工产业区和煤矿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煤焦化、铁、铅锌、建材、电石、PVC材料、马铃薯淀粉、牛羊肉类、皮革等产品。在赫章大力发展高载能工业,加快对境内铁、铅锌、电石的资源开发力度和冶炼技术的更新,重点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依托两县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建设马铃薯淀粉及下游产品基地,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大力发展以商品牛羊和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同时配套建设肉、皮加工,努力把畜牧业往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八)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结合各县市实际,科学规划,落实措施,加快煤电化一体化工业基地、煤电磷化一体化重化工基地和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
  ——以毕节煤电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建设毕节煤化工基地;
  ——以织金煤电磷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建设织金重化工基地;
  ——依托区内丰富的马铃薯、辣椒、芸豆、茶叶等农产品资源,分别在各县市建设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
  ——以威宁煤炭资源为基础,建设威宁煤焦化工业园区;
  ——依托赫章金属矿产资源,建设赫章妈姑金属冶炼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开发区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利用黔西临近贵阳市的区位优势,建设黔西药业工业园区;
  ——依托已建成的大方、黔西、金沙、纳雍火电厂,分别建设集煤化工、建材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四、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
  (九)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坚持企业为主体、政府依法促进和推动的原则,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减轻环境污染。
  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源头上削减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坚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持“积极主动,先易后难,持续实施”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ISO14000(ISO14001)系列标准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认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大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示范,带动中小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使清洁生产最终覆盖到各行各业。
  要按照建设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全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的覆盖率,降低能耗和物耗,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启动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示范项目,在煤、电、磷、化等重点行业取得突破,并在相关行业进行推广。
  (十)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优化工业增长结构。提高工业产品开发和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事前管理,排除安全隐患,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确保工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以内。
  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十一)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要继续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努力完善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尽快把毕节建成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创造条件争取启动和实施好国家和省规划的重点高速公路网络中杭州—瑞丽和厦门—成都高速公路的遵义—金沙—大方—毕节、清镇—织金、赤水河—毕节—纳雍—水城、织金—纳雍等路段建设。加快毕节—威宁等高等级(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在铁路运输体系建设方面,要在加快西南便捷出海通道隆(昌)—黄(桶)铁路南段(黄织段)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全线的立项等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毕节机场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开工建设。
  (十二)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以提高和完善城镇综合功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为目标,突出抓好公益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重点加快中心城镇的道路、绿化、供水、供电、防洪、污水处理及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区城镇体系框架,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十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抓紧编制全区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安排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布局和比重。建立以水权和水市场管理为基础、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能资源开发权和使用权实行有偿出让,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水利建设;加快形成市场调节、政府管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十四)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工作进度,尽快新建500kv毕节输变电工程及配套220kv送出工程,新建220kv黔西、大方、赫章、威宁、纳雍、织金、金沙等输变电工程,形成统一完善的220kv地区电网。并不断完善110kv供电网,解决全区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问题,同时建设完善煤矿双回路供电电网,保证煤矿安全可靠用电。要积极推进供电体制改革,按照供电营业区和行政区统一的目标,完善区内供电体系。
  六、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措施
  (十五)加大投入,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为了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地区设立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2007年安排500—1000万元,以后每年适当增加,专项用于支持各类工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各县市要设立专项资金,努力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投入。
  (十六)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技术进步
  财政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007年按300—500万元安排,以后每年适当增加,专项用于支持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各县市要努力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
  (十七)发展优势企业,培育强势企业,鼓励企业创名牌
  鼓励、引导强势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向国家争取重点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土地、信贷、运力、供电等生产要素供给向优势产业、强势企业倾斜;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发展自主品牌,对有较高经济价值专利的申报、保护给予必要支持;对企业实施创国家名牌计划,针对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产品实物质量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由政府给予扶持。
  (十八)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启动地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政府引导,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依照《公司法》规定建立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十九)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要统一规范招商引资政策,为外来投资者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实行向外来投资者转让股权、特许经营权与投资项目挂钩的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探矿权、采矿权等由省和国家批准的项目。
  (二十)努力扩大投融资渠道
  鼓励有偿债能力的企业积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信托投资方式购置技术改造设备,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搞好协调服务,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强势企业在突出主业、优化资本结构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二十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
  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对我区要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行更加优惠政策,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工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施合理激励机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政策。
  (二十二)鼓励县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建立县市工业发展情况与领导政绩挂钩的考核制度,按照县市、地直部门及企业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使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共同为加快推进全区工业化进程努力。
  以上各项措施,由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作领导小组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尽快组织落实。
  七、切实加强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作的领导
  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全局,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全面分析形势,增强预见性,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综合协调,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要强化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责任意识,按照地委、行署的决策和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改进作风、大力协作,营造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良好环境,形成真抓实干的整体合力,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