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燃烧在贵州高原的火炬——中共贵州地下党毕节支部斗争纪实
燃烧在贵州高原的火炬
——中共贵州地下党毕节支部斗争纪实
作者: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 谢正发  发布日期:2021/4/21 阅读次数:
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的浪潮迅速冲击全国各地。毕节地区一些进步青年在外地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新知识、新思想传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封闭的毕节带来了新气息。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毕节的传播,使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毕节开始了她产生和发展的艰难历程,并对毕节以至整个贵州省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毕节进步青年纷纷外出求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步思想,回家乡后积极传播,林青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林青(祖籍四川,生在毕节城内中山路,后迁镇南路),原名李远芳,又名李旭如,1926年在重庆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因参加重庆“三•三一”暴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出狱后考入重庆美术专科学校,继续坚持地下革命活动,1931年到上海一家工厂当学徒,不久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2年上海发生“一 •二八 ”事件,国民党反动派对主张抗日的共产党人实行血腥镇压,林青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和上海工人总罢工,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政策,不幸与缪正元等人同时被捕。林青被关进英帝国主义的监狱,结识了同监的老共产党员吴亮平,在吴的帮助和启迪下,林青的马列主义水平和共产主义觉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32年秋,英王举行登基25周年大典,实行大赦,吴亮平、林青、缪正元等人先后获释。林青、缪正元出狱后,便回毕节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林青等人回毕节前,秦天真、徐健生等一批进步青年到省城求学。1933年初,高中毕业的秦天真回到毕节,并在毕节中学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与进步青年教师邱在先一起,积极做知名人士、毕节中学校长李仲群等人的工作,向追求进步的师生灌输新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开展关于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的讨论研究。徐健生也经常从贵阳回毕节,与进步师生和爱国人士从事地下活动,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形成了毕节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1933年初冬,林青、缪正元回到毕节后,从父母、弟妹、亲友处了解到毕节的情况,于是他们立即与秦天真取得联系,把几年来在外边参加革命的感受和各地革命形势向秦天真等人作认真介绍。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毕节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建立党的组织具备有利条件。
  1933年12月,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正式成立,其成员是毕节中小学的部分学生、进步教师和社会上思想进步的青年,共有200多人。林青对加入“草原社”的人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必须学会唱《国际歌》。还明确要求“草原社”的成员:歌咏不唱靡靡之音,演戏要演有进步意义的话剧,绘画要绘刚强的人,文学要写劳苦大众;草原社要面向劳苦大众,宣传教育广大群众。
  林青、缪正元通过“草原社”的活动,对秦天真等人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决定先吸收其入党。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带领秦天真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之后,正式成立了毕节党支部,由林青担任支部书记,缪、秦为委员,这就是中共贵州地下党较早的支部——毕节支部。接着,林青提出了四条行动纲领:一是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是加强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四是继续设法与党的机关取得联系。
  至此,毕节党支部在白色恐怖下,在革命极度艰难的低潮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把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在党支部领导开展革命活动过程中,曾在黔军周西城部担任过营长的范建章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拉出200多人枪回到毕节,在县城周边打富济贫。当范建章打听到林青、秦天真他们的活动后,便通过亲戚的介绍,找到了秦天真,与秦天真畅谈他对时局的看法,之后,林青、秦天真又一道与范建章长谈,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为穷人打天下的道理。最后,范建章表示,坚决跟共产党走,愿把自己的人枪交给革命、交给党支部指挥。
  根据范建章的表现和对共产党的态度,党支部决定吸收范建章入党,使毕节地下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党支部不仅在城镇开展工作,还组织人员深入到长春堡、吴家屯、镇雄泼机等地,来到穷人中间嘘寒问暖,宣传进步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
  毕节地下党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驻防毕节的军阀犹禹九积极筹划对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进行镇压。1934年5月,国民党二十五军防共委员会电令犹禹九逮捕林青及毕节地下党成员,国民党毕节县长史南侯也下令抓人。秦天真从一位同情革命的国民党值班服务员口中得到此消息后,立即通知党支部其他成员。党支部决定,为避免损失,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人立即撤离毕节,转移到贵阳、安顺等地开辟新的活动阵地。党支部主要成员转移了,但其他未暴露身份的党员和“草原社”成员,紧握已经点燃的火炬,坚持战斗,继续在毕节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就在支部成员转移不久,即1934年夏秋之交,邓止戈通过黄大陆的关系到黔军犹禹九部任参谋,不久随犹禹九部队到了毕节。邓止戈到毕节后,根据在贵阳时林青、秦天真、徐健生等向他介绍的情况,很快与毕节一中的一些进步青年教师及学生取得联系,并通过他们在进步青年中灌输革命思想,发展和培养积极分子,依靠“学生自治学会”,秘密地组织青年阅读进步书籍,编写报刊,宣传进步思想,因此,许多青年又走进了革命的行列,毕节的革命活动又蓬勃发展起来。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林青在遵义经吴亮平介绍,见到了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中央局组织部长李维汉。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李维汉对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建设和主要工作表示认可,并代表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
  1935年7月19日,贵阳山城发生了震惊全省的“七•一九事件”,省工委书记林青及省工委委员刘茂隆先后被捕。
  林青被捕后,党组织立即采取应变措施,一面将未被破坏的地下党机关进行转移,隐蔽党员;一面对被捕同志设法组织营救。
  在关押林青、刘茂隆二人的监狱中,有一个看守名叫董亮清是与党失去联系的地下党员。当他得知林青、刘茂隆二人是贵州地下党的负责人时,就决定设法营救他们出狱。他利用当时监狱房屋破烂的条件,决定在押解他们上厕所时让其逃走。然而当时押解犯人上厕所一次只能一人,机会只有一次,先救谁呢?董亮清与林青、刘茂隆商量。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林青毫不犹豫地说“茂隆,你走!”刘茂隆深情地说:“不!你是中央决定的书记,你应该走。 ”两个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不顾自己,互相推让,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林青庄重地对刘茂隆嘱咐:“你出去后要尽快和组织取得联系……”刘茂隆哽咽着说:“贵州不能没有你……。”“茂隆同志,我脑部受重伤,医治难以恢复,即便越狱成功,对革命的贡献也没有你大,还是你走好。”林青为了说服战友,忍着悲痛,以头部伤重为由,再劝战友,刘茂隆还是坚持要让林青先出去……最后,林青以省工委书记名义,决定刘茂隆越狱。就这样,一天夜晚,董亮清押着刘茂隆去“厕所”,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证越狱成功,林青有意用力摇响狱窗,将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何等伟大无私的精神!刘茂隆越狱成功后,牢房中的林青,为战友获得生的希望而欣慰,为革命斗争的火种没有熄灭而庆幸。
  1935年9月11日,残暴的敌人把林青捆在一辆黄包车上,几百名武装警察如临大敌,押着林青走向红边门附近的江西坡刑场(又叫红石坡、红岩坡,现为环城北路江西村小学操场)……敌人妄图杀一儆百,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虎视眈眈;林青气冲霄汉,大义凛然。一出监狱大门,林青就高呼:“打倒出卖国家民族的蒋介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震天动地,呼声惊醒了群众,吓坏了敌人,野兽般的敌
人用刺刀刺穿了林青的双腮,并卡住他的嘴,鲜血从他的嘴角直往外流,他仍在高呼……就这样,高原的雄鹰,人民的好儿子林青同志献出了他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
  林青牺牲了,党组织遭受重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破坏,但毕节支部点燃的火炬依然顽强地燃烧着,而且显现出其越烧越旺之势。
  1935年10月,邓止戈经过认真考察,发展了邱在先、杨杰入党,成立了毕节又一个党支部,由邓止戈任书记,杨杰、邱在先任委员。到1935年冬天,又发展了一批进步青年入党,使毕节地下党组织日益壮大起来。1937年10月,省工委派徐健生到毕节,对党的组织进行清理、健全和完善。对原有党员进行逐个登记,对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认真了解审查,于1937年11月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按居住条件和从事的社会职业划分为4个支部。1938年1月,清理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徐健生代表省工委批准并宣布成立中共毕节县工委,邱在先任书记,熊蕴竹任副书记,葛发声、邱在模任委员。工委成立后,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从而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重视。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向毕节县党部发来了逮逋徐健生的电报,电报落在潜入县党部搞机要工作的地下党员周道立手中,周道立设法抢先通知正在田坝桥搞宣传活动的徐健生,使徐健生、周晓山、孙煊、张震声等人得以安全转移。
  虽然阴雨企图将毕节支部的火种扑灭,但随之而来的革命火焰却越烧越旺:1938年1月成立了织金县工委,10月成立了新场支部;1939年底在黔西成立了黔大仁中心县委,以及先后成立的三重堰联络支部、石场支部、大定支部等等秘密基层组织。之后,又于1943年建立了羊场坝航发厂党小组,这个党小组于1949年4月改建为特别支部,下辖4个党支部。1944年3月建立了金沙茶园支部,1949年3月改建为金遵特别支部,下辖3个党支部。就这样,毕节支部这束火炬及其燎原起来的熊熊烈火一直燃烧到1949年11月毕节解放,整整16年。在这极其艰险的16年里,在充满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广大党员不怕流血牺牲,不怕砍头坐牢,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党员由创建时的2人发展到1949年解放时的300多人;党组织由1个支部壮大为30多个支部、1个总支、2个特支、2个县工委和1个中心县委;活动范围由城市到农村,由地方到部队,由社会到机关,由文教战线的师生员工到各行各业的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由1个县1个点,扩大到9个县若干个城镇区乡。在斗争中,多数党组织经历了由建立到被破坏、被破坏到建立的多次反复,其成员也同样经历了集中活动到分散隐蔽、有机会又集中活动的斗争过程。长期斗争的实践证明,虽然有的党组织被破坏了,个别党员妥协甚至投敌叛变了,但各级党组织始终是坚定的,绝大多数党员的表现是坚强的,他们在黔西北高原上为党、为人民、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楼] 网友卢益,于2009/8/31 14:54:17发表:
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无比怀念高原雄鹰林青同志。
[2楼] 网友念亲人,于2009/10/15 13:49:43发表:
孙煊(地下党员、毕节邻里小学创建人、陕北抗大学生)的坟墓毕节市委应该保护
[3楼] 网友知情人,于2010/12/25 14:50:44发表:
有的老党员参加革命几十年,却英名被...........
[4楼] 网友金,于2011/2/25 0:10:49发表:
今年是林青诞辰100周年,我们无限缅怀这位永垂青史的毕节人!希望《毕节试验区》杂志发一些纪念文章。
[5楼] 网友流行风,于2011/2/25 0:39:58发表:
谢谢!会考虑的。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