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毕节:倾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毕节:倾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作者:毕节地区毕节市新闻信息中心 毕节日报社 朱光伦 刘 燎  发布日期:2008/10/25 阅读次数:
今日倒天河
阳山公园
  年初,地委、行署把建设和改造毕节市“一河二园六路”等基础设施作为今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了迎接试验区建立20周年,毕节市开始了一系列倾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大动作”。
重现“城市之魂 ”
  发源于毕节市野角乡黄泥村的倒天河,全长32.2公里,其中毕节城区段有11.7公里,属长江中上游水系乌江流域的二级支流。倒天河上游的倒天河水库,是城区唯一的蓄水工程,总库容为10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58万立方米。可以说,倒天河关系到毕节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产生活。
  千百年来,倒天河水源源不断,奔流不息,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毕节儿女,毕节人把穿城而过的倒天河称为母亲河。因为有了灵气十足的倒天河,毕节就多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之魂。
  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倒天河上游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植被遭到了无休止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道逐渐被泥沙淤塞。尤其随着城区一幢幢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倒天河污染日益严重,乱扔乱倒、乱放乱排现象随处可见,加上沿河两岸市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以及城区防洪、排污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缺失,倒天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和破坏。河水不再清澈见底,水质经多次抽检均不合格。而大大小小企业的工业废水、废渣,居民的生活污水,甚至大小便都直接排入本已狭窄和肮脏的河道里,清澈明亮的倒天河成了垃圾场、废水沟。治理倒天河,重现昔日靓容,已成了广大市民日夜期盼的大事。
  1998年初,毕节地委、行署作出决定,绝不能把破破烂烂的毕节带入21世纪,要以倒天河治理为龙头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毕节的城市形象。毕节市委、市政府向毕节市民郑重承诺:在1998年内全面启动倒天河第一期综合治理工程!
  倒天河治理工程启动后,两岸的109家单位和955户居民,纷纷舍小家顾大家,积极主动配合完成了毕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拆迁,共拆迁房屋10.26万平方米,为美化整治倒天河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精心筹备后,总投资1亿余元的倒天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在市民的期盼中,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1998年8月,54家施工单位经过招投标入围并先后进入施工现场,上万名工人成了倒天河治理工地最为壮观的风景。经过4年的施工建设,倒天河水库至五龙桥共5.1公里的淤泥被清除了,河道扩宽了,响水滩至五龙桥的河岸两边,还建起了各宽3.5米的防洪、排污设施,大大增强了毕节城的防洪排污功能。
  狭窄矮小的东关桥、太平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独特的彩虹桥,破破烂烂的铁匠街也变成了尘封的记忆,倒天河沿岸的广场、花园、亭台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从响水滩至五龙桥,倒天河实现了“脱胎换骨”!
  倒天河第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共开挖土石方38万立方米、新建桥梁4座、新建滚水闸坝3座、翻板坝3座,狭窄的河道也扩宽到22米,两岸新增沿河护栏5800米,大大增强了倒天河上游的防洪和排泄功能。在对河床和河堤进行治理的同时,还对沿河两岸的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2003年初,毕节市投入近200万元实施了倒天河沿岸夜景亮化工程,夜幕降临,沿河两岸,处处霓虹灯闪烁、流光溢彩,使得山城的夜晚更加迷人。
  随着毕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有的城市空间和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毕节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多方融资”的模式,针对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成立了天河城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04年,该公司先后完成了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地质灾害评估、房屋拆迁摸底调查等工作。该公司于2006年7月委托具有市政公用行业甲级、水利行业甲级资质的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并于2006年9月28日由毕节市人民政府组织评审通过。
  2007年初,毕节地委、行署新一届领导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按撤地设市的构架,把毕节市作为川滇黔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来建设。毕节新城区建设要全面推进,力争3—5年内基本建成。到2010年毕节城区人口力争达到30万,城区达到25平方公里左右。而要将毕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就必须全面实施五龙桥至流仓桥的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
  今年初,地委、行署把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明确列为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1月,总投资5.417亿元的倒天河流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动工,毕节市拉开了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序幕。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标志着毕节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大突破、大跨越的发展阶段。
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是集农业灌溉、城市防洪、污水处理、交通保畅、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工程的实施对加强倒天河的防洪功能、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改善毕节的投资环境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委、行署要求,二期倒天河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必须在2008年底全面完工。
激活“城市之肺”
  公园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类型,被称为“城市之肺”。它具有三个主要功能,即生态功能、美化功能、休闲娱乐和旅游功能。 
  毕节人民公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80亩,至今已有整整50年的历史。建园以来,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较为滞后,直到1997年,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将公园主干道的左侧部分进行了改造,培植了绿化带,建起了鱼塘,公园的面貌才有所改观。而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造的紧贴地区老年大学一侧的鱼塘,由于其排污沟未发挥作用,这块占地3795平方米的水域成了一个臭水塘。据人民公园负责人彭建国介绍,公园的地势低于四周,因此洪山路、桂花路和拥军路的污水都往这里排。鱼塘成了一个大粪坑,臭水也没法排出去。人民公园情况如此,而距城区不到5公里的阳山公园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阳山公园始建于1982年,这片带有原始气息的森林能够给都市人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投入,加上去阳山的道路崎岖不平,开发不久的阳山公园便归于沉寂。据阳山公园负责人刘继明介绍,由于公园不景气,1991年,阳山公园近一半的地方被转租给阳山度假村(私营),现在生意好一点的地方就只有游泳池和烙烤城。公园的其它地方因为没钱投入,不好开发,且园内还有200多座坟茔尚未迁走,现在只能等政府作规划。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给广大市民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今年初,地委、行署明确将“二园”的建设纳入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并要求阳山公园、人民公园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园”的改造,由毕节市城管局具体负责实施。改造后的人民公园被定位为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满足生态需求的综合性开放空间。6月20日,笔者从分管“二园”改造的毕节市城管局纪委书记罗祥处获悉,建时将进一步完善园内设施,使之上规模、上档次。对道路系统、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对植物另行规划补植,对两个鱼塘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完善,把死水变为活水。改建后的人民公园(一期)占地60665平方米,分为四个功能片区:东部片区主要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北部片区以动态活动为主;西部片区以游客步行游览、品茶为主;南部片区以科技、园艺展示为主。改造后的阳山公园仍定位为森林公园,
内部分为民族风情区、植物观赏区、山林游憩区、植被保护区、听涛品茗区、综合服务区及办公管理区等,改造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
另据了解,由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研究中心修订后的人民公园设计方案,由贵阳市建筑设计院修订后的阳山公园设计方案,已于5月22日报地区发改局,有关专家提出评审意见后,设计单位根据相关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方案。目前,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中。
畅通“城市之脉”
  如果说街道和城区的交通网络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筋脉的话,那么,毕节城的骨骼发育得就不那么健壮甚至有点畸形了,偌大的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十字”,几个主要路口大都是一些“丁字拐”,不少街道曲折得从街头看不到街尾。在麻园路,甚至还出现了“街中街”的奇怪现象:状如一列大火车的所谓“农贸综合市场”,硬是横空出世般地把那条原本宽阔的街给挤占了……街道既如此,交通网络的“血栓”就自不待言了。
  作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委、行署所在地,毕节市的旧城改造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大部分地方的拆迁改造工作难以展开。在古道路、箱子街、中华路、珠市路等这些老城区,房屋破旧、拥挤,街道质量差,人口密度大,但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拆迁改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都特别大。
  鉴于毕节市的现状,今年初,地委、行署明确提出,将紧紧围绕以建设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一河二园六路”工程的实施为重点,以“六个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高强度推进、高效能管理”为指导,加快毕节城市建设的步伐。通过“六路”改造的实施,为毕节城“强筋健骨”,把正在开发建设的东部和南部新区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提质扩容。到2010年,将毕节城现有的14.2平方公里扩展成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城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70万人,城镇化率达50%左右。
  如何将“六个高”的要求融入到“六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中,近日,笔者约访了毕节市常务副市长雷先用。据他介绍,为了切实落实地委、行署的要求,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毕节市加强了领导,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3.8亿元用于工程建设。在规划上专门聘请了北京园林设计院、贵阳市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前期的勘测、设计;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力求招到高资质、有实力的企业来参与毕节市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了对项目进行有力的推动和有效的管理,还专门从市直机关科级后备干部中抽调20多名干部,经培训后充实到项目建设管理队伍中。
  “六路”中东升路、迎宾路、麻园路、环东路的改扩建工程由毕节市组织实施;毕节市东出口道路(水电技校至复烤厂)改扩建和南部新区的路网改造(总称为一条路)工程由地区建设局及洪兴公司组织实施。其中,东升路、迎宾路、麻园路的平面方案均确定为城市主干道二级,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环东路确定为城市主干道三级,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改造后的东出口道路为城市主干道二级,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道路全长4.63公里,总宽度为43米,为双向六车道,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完成主干道路的沥青混凝土铺设,明年4月份全面完工。
  据毕节市“城东新区管委会”介绍,目前由他们组织实施的四条路的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地质灾害评估、环东路老桥的检测都已完成,并已立项审批;5月26日麻园路改造工程一标段正式进场施工,烟厂临时铺面已全部拆除;麻园路至花牌坊段、麻园路过街人行地道已进入全面施工,预计9月份可以完成道路建设及路灯、绿化、行道树建设,并进行竣工验收;环东路的勘测设计已经完成,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年底可完成道路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毕节学院过街人行道施工和道路附属设施、环东路大桥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东升路预计年底可完成迎宾路交叉口至杨家塘段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及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并将启动纳雍路口拆迁工作;迎宾路房屋拆迁摸底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并已进入拆迁阶段,年底,桥梁工程可进入施工阶段;环东大桥、麻园大桥正由省交通勘测设计院检测中心进行桥梁地质检测,6月15日前已提供检测报告;东升大桥正由省交通设计院、贵阳建筑设计院、佛山设计院、成都市政设计院进行方案设计,现已有两家提交设计方案。
  据“城南新区管委会”介绍,基于“六路”的建设,毕节的城市建设将以城东新区和城南新区为依托,以倒天河的河道整治为轴线,加快旧城改造和公共设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的步伐,把“望湖片区”建设成为以居住、商贸及绿化为主的滨水特色生态园林城区。另据了解,为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步伐,毕节市同时启动了城区10条背街小巷的硬化和亮化工程,目前,城区主要建筑物如毕节供电局办公大楼、毕节电信大楼等已陆续安装了七彩渐变霓虹灯和轮廓光带。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些灯光和城市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在流光溢彩的倒天河里折射出毕节城靓丽的身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