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举措
中共毕节地委 毕节地区行署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举措
作者:本刊记者整理  发布日期:2008/10/24 阅读次数: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是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必然抉择。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地委、行署于今年3月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努力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抓住机遇,大力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试验区的政治优势,抓住2008年试验区成立20周年的契机,全面加大试验区建设力度,开展系列活动,增强试验区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试验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形象,以全面对外开放促进试验区快速发展。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要积极主动融入“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南贵昆”等经济圈的经济活动中去,与之建立高层次互访机制、沟通联络机制、企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我区与各经济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促进共同市场的利用和培育,加快我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行署各驻外办事处要结合自身所处区位优势,促进两地经贸合作。
  启动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市要针对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各自产业优势的工业园区、服务业园区、非公有制经济园区。按照布局合理、项目配套、政策优惠三者有机结合的原则,年内启动建设,并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项目进入园区。经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形成产业积聚和配套发展效应,以推动全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我区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采取更为灵活的机制,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将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夜郎和奢香文化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成旅游精品,并结合举办溶洞节、草海观鸟节、杜鹃花节等推介活动,采取政府牵头、旅游文化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精心策划,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广泛吸引区外旅游者和客商到我区旅游观光、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我区知名度。重点针对我区优势资源、建设成就、各方帮扶试验区取得的成效,精心策划和制作一批图片、文字、音像、电视专题片等宣传资料对外宣传和推介,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充分发挥互联网传媒的优势,由地、县市招商引资局具体承担招商网页的制作,通过与政府门户网站链接,使行署和各县市政府门户网站成为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宣传主渠道。
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基础条件
  交通建设是对外开放的条件和基础。要实现全区以大交通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新格局,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打好交通攻坚战,举全区之力,全力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尽快把毕节试验区建成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重要交通枢纽。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构建开放的交通网络。紧紧抓住国家规划的杭州至瑞丽、厦门至成都两条高速公路经过我区金沙、大方、毕节、织金、纳雍等县市的大好机遇,构建我区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相互衔接的路网,抓好矿区、旅游景区二级公路和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同时,要突出对外交通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至贵阳的通道,借助贵阳至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迅速融入珠三角地区和贵阳城市经济圈;完善至遵义、至泸州通道,融入成渝经济圈等;完善至镇雄、宣威通道,加强与滇中的联系,逐步形成外联周边省份和城市、内接县乡村的合理便捷的交通格局。
  加快交通建设,强化交通管理。在积极争取国家公路建设资金的同时,加快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交通存量资产,引导信贷资金、外资和社会力量参与公路、码头、运输场站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促进交通投融资多元化。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交通管理,加强公路管养,确保交通畅通。
优化对外开放的环境建设
  切实抓好环境的优化。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有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有关规定,减少企业注册前置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对各类企业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策透明度,凡涉及外来投资管理、服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接受企业监督和社会监督。
  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从人的道德、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个人人为毕节发展出力,个个为试验区发展献策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优化发展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根植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毕节形象”的意识。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展示毕节魅力,吸引国内外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实行服务承诺制,营造舆论监督环境。行署工作部门和各县市政府要将优惠政策、办理事项及优质服务办法通过毕节电视台、毕节日报、政府门户网站、宣传折页、政务公开栏等向社会公布,公开接受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地委宣传部要牵头安排毕节日报、毕节电视台开设“优化投资环境服务承诺制度”栏目,开展此项工作。对不执行向社会公开承诺事项办理、影响投资环境的部门和人员,一经举报,各级优化投资环境办要及时会同纪检监察部门从快调查核实,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并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向社会公开曝光,接受舆论监督。
  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政务环境。地县市审改办和法制办对涉及投资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要全面清理,坚决取缔缺乏政策法律依据设置的事项,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加强事项办理的法律监督。地县市行政审批、执法部门要认真执行《贵州省行政服务监督和管理办法(试行)》(黔监发[2006]15号),切实转变职能。对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要切实推行事项设置依据、办事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各部门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所设窗口充分授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规程,缩短承诺时限,提高当场办结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进驻部门窗口的管理监督,实行投资项目的并联审批,及时组织快速办理投资者的各种证照手续。
  切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进入我区投资发展的客商,各部门要切实为投资者提供办证、办照、用地、用电、用水、环保、子女就学等优质服务,落实兑现优惠政策。工商部门要制定改进企业注册登记等实施细则;税务部门要结合毕节试验区实际,用活用足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和贫困地区税收政策;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土地用地政策的研究,建立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制定适应招商引资需要的用地优质服务办法;地、县(市)政务服务中心要增设手续代办措施,为投资者提供便捷服务;供电供水和金融等部门要出台相应的优惠便捷措施。地区招商局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出台全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建立优化投资环境工作机制,实行投资环境考评及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完善地、县市优化投资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地区优化投资环境考评办公室对各县市、地直各工作部门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工作实行年度考核评价。采取民主评议和向投资者问卷调查相结合等办法,重点从法规政策、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廉洁服务等环节进行考评。
围绕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优势,重点招商。围绕我区能源、矿产、化工、旅游、农特产品、中药材、畜牧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重点引进一批能源矿产工业深加工项目、煤磷硫等化工项目、特色农业和规模种养项目、交通项目、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等。坚持抓大带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强企业来我区投资。同时,重视中小企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积极鼓励区外民营企业和区内非公经济人士围绕大项目配套投资发展中小项目和第三产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革。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立足产业招商。瞄准全国强势企业,实行主动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自行招商和委托中介机构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和网络招商相结合、综合性招商和分产业专题招商相结合、大规模招商和团队招商相结合。尤其要立足产业招商,针对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农业产业、中药产业、旅游产业、畜牧产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建设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延伸支柱产业链的配套项目。
  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继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专项考评。对各县市、行署驻外办事处、地直与招商引资工作有联系的相关部门,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联系责任制,采取领导挂帅、部门牵头、一套人马负责,对项目前期准备、招商引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建立重点项目协调制度。地县市对进入的重大项目要及时进行专题研究协调,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办理时限,解决存在问题。行署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商项目和投资环境建设协调会,检查、通报招商引资及环境建设情况,分析研究项目落实和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加以解决。地委、行署督查室要会同地区招商局督促解决重大投资项目办理及投资环境的突出问题,并在全区进行通报。
  建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地、县市在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时,将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网络建设、宣传推介资料、对外活动中的必要经费。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进行奖励。
加强项目库建设,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各县市政府、行署各工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设,结合县市和部门的实际,围绕产业化建设,推行有偿服务,有针对性地编制出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产业政策、质量高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